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成果公告
2019年绵阳市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告
点击次数:765   发布时间:2019/12/20 9:16:02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高纤维素低木质素梁山慈竹等浆用竹种质创新与应用

登 记 号:5102019YG001

推荐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完成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主研人员: 罗学刚胡尚连高健杨玲黄艳卢学琴张宇陈红春林晓艳曹颖龙治坚赵博徐刚任鹏

登记日期:2019年3月1号

制浆造纸原料的严重短缺和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定向培育优质速生材并加工出优质纤维原料成为制浆造纸工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中国竹浆造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项目"高纤维素低木质素梁山慈竹等浆用竹种质创新与应用"取得以下突破性成果:

1.本项目原创造性的构建出梁山慈竹等植物离体诱变、分子调控等高纤维素低木质素浆用竹种质创新和定向培育的技术体系,为优质速生浆用竹筛选、定向培育及新种质创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其中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效率提高到9%;甲基磺酸乙酯离体诱变再生植株的获得率提高到46.8%;GenBank注册竹功能基因46个。

2.在收集国内外竹种资源836份基础上,采用浆用梁山慈竹新种质筛选、创制和定向培育技术体系创制出浆用竹新种质68份,其中高纤维素低木质素梁山慈竹新种质9个。浆用梁山慈竹新种质纤维含量平均为54.84%,比普通梁山慈竹平均增加19.1%;木素含量平均18.41%,比普通梁山慈竹平均降低26.36%;4个新种质的硫酸盐浆耐破指数、撕裂指数、抗张指数与粘度等分别超过国标GB/T24332-2009一等品指标的21.35%、59.69%、15.99%、50.04%,4个新种质达到优级品指标。

3.从竹中克隆出BeCesAs和BeNRT1.1等调控纤维素和木素以及抗逆相关的功能基因,创造性研发浆用竹高产优质分子水平的关键调控技术,构建出浆用竹种快繁、合理密植、缓控施肥、精细调控等配套的优质高产培育技术体系。浆用梁山慈竹新种质2~3年成林后,竹材产量2.0~2.4吨/亩·年,比普通梁山慈竹增产50%以上,可成为浆用竹材产业发展、优化林业发展战略的技术支撑之一。

4.创新性的研发出竹浆生产助剂10余种,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竹浆、竹绒毛浆、竹溶解浆、竹改性浆等5大类10余种浆,普通型、超柔型、抑菌型及高值型4大类100余种竹浆纸产品的系列关键技术和工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品种环保型竹浆工艺、装备(线)、质量检测控制以及系列竹浆制品生产系统的集成技术创新。

5.本项目技术创新成果:(1)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2)浆用竹新种质68份,高纤维素低木质素梁山慈竹新种质9个;(3)制定《慈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LY/T2468-2015)等国家林业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3项;(4)美国FDA、欧盟食品级认证2项,FSC-COC Vanov Paper 森林认证1项;(5)满足多样化需求、高得率、高性能、清洁化的竹浆纸生产分别通过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6)专著3部;(7)SCI收录论文30余篇。

6.经济社会效益:(1)浆用竹材新种质基地建设与示范,近3年累计186万亩,生产浆用鲜竹材711.65万吨,新增产值和农民增收17.06亿元;(2)50万吨/年多品种环保型竹浆生产和25万吨/年系列竹浆纸制品生产规模应用,近3年累计新增产值122.12亿元,利税4.94亿元;(3)新增就业岗位8000余个,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本项目技术创新成果对于解决我国造纸工业原料供应不足、降低纸浆对外依存度,实现适应区域特色的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发展、优化林业发展战略,以及提升造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基于HIS系统的静脉输液数字化管理模型及应用研究

登 记 号:5102019YY002

推荐单位: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完成单位: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主研人员:袁三英彭方兴马俊韩爱华郭小华

登记日期: 2019年1月30日

该课题研制了基于HIS系统的静脉输液数字化管理模型,其具备的功能包括:(1)对静脉输液实现精细化管理,降低医疗成本:

医务部和护理部对全院的静脉通路实现动态监控,包括一个时间段一个护理单元各种静脉通路的使用情况、一个时间段全院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各种管道的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的比例、拔管原因等等。通过统计反馈,发现静脉输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护理部修订输液操作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降低医疗成本。

 (2)为医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料:

静脉输液数字化管理模型的建立,将为医院积累静脉输液通路选择、输液量统计及静脉药物使用等宝贵的临床资料,为开展临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特高压输电绝缘结构件生产技术开发

登 记 号:5102019YG003

推荐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刘锋张启龙王晓楠黄洪池杨红军吴小飞唐安斌马庆柯赵坚彭绍梨

登记日期:2019年5月10日

研究了耐电痕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的合成、N-P协同树脂体系的复配、"大包角、低粘度预浸工艺"预浸料浸渍工艺、大尺寸绝缘结构件的模具设计、模压工艺及后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大尺寸绝缘槽梁、拉带、螺杆等系列直流输电换流阀用绝缘结构件,建成了年产能500吨的树脂原料生产线一条、8500套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绝缘结构件示范线一条,产品性能:绝缘槽梁的弯曲强度726MPa、弯曲弹性模量30.7GPa、耐漏电起痕指数600、燃烧性FV0;绝缘拉带的弯曲强度905 MPa、弯曲弹性模量50.1GPa、拉伸强度631MPa、耐漏电起痕指数600、燃烧性FV0、玻璃化转变温度157℃、拉伸破坏载荷687kN。上述产品已在±800kV溪洛渡-浙西、哈密-郑州和溪洛渡-广东等多条国家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建设重点项目中获得应用,并在±1100 kV直流换流阀试验装置中试运行。

单面补强多胶主绝缘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登 记 号:5102019YG004

推荐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刘慧

登记日期: 2019年5月10日

单面补强多胶主绝缘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一种适用于大中型高压电机定子主绝缘结构制造的云母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及制造技术。项目产品设计为单面玻璃布补强结构,达到了多胶云母主绝缘结构高云母含量(50%)的寿命可靠性需要;改善了应用制造线圈(棒)的工艺范围并实现结构连续整体性优化。

本项目研究解决了传统结构的双面补强结构的云母带含量偏低(40%~45%)而导致绝缘结构寿命短;热压固化工艺分散性较大,不利于云母绝缘结构的连续整体性,制造线棒发空废品率高等缺点。

本项目关键技术是研究发明解决了多胶云母复合材料单面补强结构的配方设计和制造工艺。在于多胶云母带使用开盘时形态完整保持性(解决云母带间的反粘问题--树脂防粘技术)及制造过程工装工艺方式。

目前产业化能力50吨/年。该项目产品在国内电机制造业的需求量2500-3000吨/年,产业化推广对国家电业发展的技术保证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项目所需技术为东材科技自主研发,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单面玻璃布补强多胶粉云母带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ZL 2011 1 0200638.6。

本项目的前期成果已获奖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3等奖,绵阳市科技进步2等奖, 四川省科技进步3等奖。

电容器用超薄型聚丙烯薄膜加工技术产业化

登 记 号:5102019YG005

推荐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柯希斌苏里勇李高聪马庆柯高晓林侯明申时林赵海波邬衡蒋作斌叶正波辛嘉庆

登记日期:2019年5月15日

1.   核心技术及创新性:

    本项目开发的聚丙烯晶相转变控制专有技术,保证产品具有一定浸渍性能,同时又要减少由于粗化而造成薄膜的电弱点,提高薄膜介电强度。6~9微米电力电容器用超薄型聚丙烯粗化膜产品国内外未见类似产品上市,4D微米及4D微米以下电子电容器用超薄型聚丙烯电晕膜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2.   企业目前产业化能力:

    公司拥有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从国外引进9条生产线,有一支专业的工程化队伍,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均实现了产业化。公司经过多年的聚丙烯薄膜的生产,在研发、工艺、设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产业化能力。

3.   该项目的产业化前景: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形成年产3500吨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生产规模,达产后可实现可实现销售收入12019万元,年创利税总额3493万元。

4.   技术依托和知识产权情况:

    本项目关键生产技术是东材科技的专有核心技术,已通过四川省经济委员会组织的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获得四川省创新产品称号,获得绵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5.   本项目开展国际合作情况:

    通过与法国DMT公司,引进双向拉伸技术及设备,开发了专有核心技术,并列入四川省引智计划。与德国布鲁克纳机械公司合作,引进双向拉伸设备,实现产业化。

核电及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绝缘复合材料开发

登 记 号:5102019YG006

推荐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邵亚婷刘锋梁智民黄洪驰许自贵王炳生何伟张映永惠钊

登记日期:2019年5月15日

目前核电大容量汽轮发电机(1000~1750MW)因其容量大、电压水平高对绝缘复合材料(绝缘层、模压复合材料、云母复合主绝缘材料)的耐压强度、耐漏电起痕性、高温机械性能都有极高的要求,上述材料现在主要由VONROLL、ROECHLING等少数国外公司垄断生产。我国以四川东材科技集团为龙头的绝缘材料行业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大型发电设备绝缘复合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本项目拟通过树脂配方研究、增强材料选择、纳米技术应用研究、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研究开发系列核电及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用绝缘复合材料。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电用绝缘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满足大型发电机组绝缘材料升级换代要求,实现绝缘材料产业技术升级换代,项目主要创新点体现在:(1)高耐压、耐漏电痕化环氧树脂的合成技术; (2)纳米云母复合绝缘材料制造技术;(3)增强材料互补复配技术; (4)真空成型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我国核电建设在未来的十年中有三门、海阳、红沿河、宁德、阳江、惠安、方家山等十余个厂址,31个1000MW机组投入开发建设。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借助核电技术的引进和国产化楔机,带动国内绝缘材料技术升级换代,使我国绝缘材料及技术整体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

耐热氧性、耐老化聚酯薄膜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登 记 号:5102019YG007

推荐单位: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唐荣芝张世明孙囡陈维敏段州彬王龙浩

登记日期:2019年5月15日

1. 核心技术及创新性:

耐老化聚酯薄膜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产品以降低聚酯薄膜中低分子物含量为目标,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聚酯薄膜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以确定工艺路线和条件,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本项目的核心技术:

(1)提高耐老化性能的PET切片及添加剂的选择、配方的研制技术;

(2)耐老化PET薄膜成型加工技术。

本项目的创新性:

(1)在聚酯树脂中引入了合适的抗氧剂,使普通的聚酯树脂功能改性,拓展了聚酯切片的新用途;

(2)改性了聚酯树脂的加工工艺,使聚酯薄膜的降解急剧下降,提高了聚酯薄膜的耐高温老化性能。

2. 企业目前产业化能力:

项目目前产业化能力为20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900吨耐热氧、耐老化聚酯薄膜产品。

3. 该项目的产业化前景:

该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高温环境或长期超负荷运行等高档电机制造行业和冰箱压缩机行业,以及建筑物母线槽绝缘领域。目前国内尚无厂家和机构研制生产此种聚酯薄膜产品,国外生产厂家主要有日本东丽、美国杜邦、英国ICI等公司。随着高档中小电机电器产品产量、母线槽绝缘材料用量的日益增长,产业化推广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4. 技术依托和知识产权情况:

本项目所需技术为东材科技自主研发,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一种耐热氧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ZL201210371790.5。

大尺寸特高压直流输变电换流阀用绝缘槽梁成果转化项目

登 记 号:5102019YG008

推荐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刘锋黄洪池唐安斌马庆柯邵亚婷王炳生于航

登记日期:2019年5月15日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本项目符合"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征集指南"中第4点"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重点领域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包括新型复合材料)",符合重点产品的"高品质大功率绝缘材料"。

1、核心技术及创新性

大尺寸特高压直流输变电换流阀用绝缘槽梁是无碱玻璃纤维布浸以高性能绝缘树脂后采用层压或模压的方式制备的具有高机械强度、高耐漏电起痕性以及无卤阻燃等特点的高性能复合材料。

(1)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

A.选择耐漏电痕化的环氧树脂和固化剂    B.引入我司自主研发的磷腈阻燃剂

C.增效阻燃反应型P系添加剂合成技术    D.含N-P环氧树脂固化技术

E.复合材料层、模压成型技术以及模具设计开发技术

(2)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耐漏电痕化的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选择;

·N-P协同树脂体系的固化技术;

·大尺寸绝缘槽梁的层、模压工艺技术及后加工技术。

2、企业目前产业化能力

公司拥有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从国外引进9条生产线,有一支专业的工程化队伍,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均实现了产业化。公司经过多年的云母带生产,在研发、工艺、设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强的产业化能力。

3、该项目的产业化前景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10800根大尺寸特高压直流输变电换流阀用绝缘槽梁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年平均销售收入6000万元,年平均利润1829万元,税金603万元,将替代原有进口产品,节汇1000万美元。

4、技术依托和知识产权情况

本项目关键生产技术是东材科技的专有核心技术,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并获得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通过验收。本项目所有产品均达到ROHS环保认证要求。

电容器用高绝缘强度、低介电损耗BOPP薄膜关键技术

研究及产业化

登 记 号:5102019YG009

推荐单位: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侯明苏里勇杨海君李高聪申时林陈尧马寒冰师强邬衡吴诚

登记日期:2019年5月15日

该项目重点开展适合于1000kV交流特高压输变电、±500kV、±800kV直流特高压输变电电容器用固体介质BOPP薄膜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城市电网、风能、太阳能逆变金属化电容器用超薄(3.0um及以下)BOPP薄膜,形成了产业化。降低BOPP薄膜介质损耗,提高BOPP薄膜的绝缘强度,使其达到特高压输变电用电容器高耐压、低损耗、高可靠性的要求。3.0微米及以下BOPP薄膜研究主要是提高最低耐压值及控制薄膜表面粗化度和均匀性

绵阳市三级医疗机构护工服务现状及对策

登 记 号:5102019YY010

推荐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

完成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

主研人员:何梅王海燕薛小静刘玲杨小林陈宏碧魏继鸿王英刘纪宁

登记日期:2019年8月20日

1.建立全市养老护理员培训管理实训基地。第一期培训养老护理员100人,来自33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等。

2.与市民政局签约,达成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民政局为全生命周期项目工作提供资金、政策等支持,如母婴护理、康复护理等,拓宽了护理服务范畴,将院内护理向院外护理推广。

3.建立全市护理员规范化培训方案和服务质量标准,标化培训课程,制定质量评定标准15项。

4.申请四川省卫健委科研课题一项,合计匹配资金3万元。发表核心期刊2篇。

5.护理技术入股20%,承担绵阳市福利院新区建设中的护理服务。

子宫下段贯穿缝合用于前置胎盘术中难治性出血的研究

登 记 号:5102019YY011

推荐单位:江油市人民医院

完成单位:江油市人民医院

主研人员:王彤洁罗春明李健胡霞高翔银燕于晓红梁娟

登记日期:2019年9月6日

(1)任务来源:《子宫下段贯穿缝合用于前置胎盘术中难治性出血的研究》系绵阳市卫健委课题。编号:201517。

(2)成果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 ml;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1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针对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子宫B-Lynch缝合术的发明有效减少子宫出血,该方法被广大的产科医生掌握并运用于临床,在剖宫产术中解决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是产科界的重大贡献。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胎盘因素的处理最为困难,也是剖宫产术中同时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一般传统的方法为人工剥离胎盘,局部植入可选择电刀切除,创面缝合止血,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甚至结扎髂内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术手术操作困难,需要对盆底手术熟练的妇产科医师操作,临床使用较少)。前置胎盘剥离后往往是宫颈管内活动性渗血难以止血,位置较深,普通创面缝合止血困难,处理棘手。剖宫产术中为减少因胎盘原因导致的出血及子宫切除,探索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达到目的。我们所探讨的缝合方法是想解决位于宫颈管的出血,选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宫颈管内的出血病例,采用子宫下段贯穿缝合,观察止血效果,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恶露排出情况,有无子宫坏死、感染。目前该缝合方法尚无相关报道,经研究若能够有效解决该难题,可以推广应用于临床,服务患者。

研究意义:因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处理最为棘手和困难,寻找有效方法,并推广应用,保留更多年轻女性的子宫,减少输血、节约血源,具有更大社会效益。

(3)成果采用的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等

3.1.研究人群

研究期内于我院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产妇

3.2技术方法

3.2.1对于前置胎盘发生的胎盘粘连、植入,在胎盘剥离后发生的子宫下段出血,尤其宫颈管内出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方法(为2010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病例28例),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贯穿缝合法(为2015年--2017年以后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病例共13例)。对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1.2手术方法:胎儿胎盘娩出后,将子宫托出盆腔,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采用0号可吸收缝线,在子宫切口左侧下方1cm处进针,通过宫腔进入子宫后壁下段出针,再从子宫后壁下段右侧进针进入宫腔,从子宫前壁子宫切口右下方1cm处出针,将两端打结。

3.1.3综合评价

由术中主刀和一助共同评价术中出血情况及缝合后的止血效果。

3.1.3.1 术中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是否采用子宫下段贯穿缝合,排除胎盘植入。经缝合后,观察创面出血情况,是否有活跃性出血,若出血停止,则贯穿缝合止血成功。

3.1.3.2 术后观察阴道出血量,是否存在宫腔积血及产褥期恶露排出情况。

3.1.3.3详细术中阴道出血量,与传统止血方法对比,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

3.1.4数据统计

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 SPSS18.0 软件实施数据处理 ,差异比较采用 t值检验 ,以 P < 0.05 代表分析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成果完成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性能比较。

剖宫产术中发生出血,目前探讨的方法也较多,但对于子宫下段,尤其胎盘的剥离面的活动性出血处理较为棘手,我们所探讨的缝合方法是想解决位于宫颈管的出血,选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宫颈管内的出血病例,采用子宫下段贯穿缝合,观察止血效果,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恶露排出情况,有无子宫坏死、感染。目前该缝合方法尚无相关报道,经临床实践,止血有效,可以推广应用于临床。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本课题经过两年的总结,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因胎盘剥离面出血导致子宫下段难治性出血,采用子宫下段贯穿缝合术,使子宫下段前后壁压迫,肌肉组织紧缩,血窦关闭,同时还依赖阻断宫体下段至中段边缘进入子宫肌层的血管通道,这些血管来源于子宫动脉的宫颈阴道分支,而压迫缝合则类似血管结扎截断了子宫血流。该缝合方法简单、实用、有效且经济,仅有两例因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综合各种止血方法无效后行子宫切除。

(6)成果取得的专利、论文、检测及推广应用情况。

本课题发表相关文章3篇,其中A类1篇,B类2篇。已于2017年12月由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科技科结题。该科技成果已在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江油市903医院、江油市中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面向制造物联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登 记 号:5102019YG012

推荐单位: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完成单位: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主研人员:陈伟刘治红龚运环陈昌金曲葭吴宏超邱枫王胜张晨昊赵誉杰姚鹏宇吴跃徐曼菲

登记日期:2019年9月26日

    当前我国面临着提升制造能力巨大压力与机遇,而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特点,要求对生产线现场数据进行实施采集,因此物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之一。目前,工业物联网尚未大规模应用,大部分制造企业设备多,品牌不一,因此制造业数据采集存在通讯协议种类多、通信协议解析困难、现有数据采集系统扩展性不强等问题。

    本研究以离散行业机加车间数控设备、电装设备、试验设备等为应用研究对象,开展面向制造物联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研究。研究有:

    1.统计分析了制造领域可行的多种数据采集方式方法,了解分析了数据采集中的多种输入/输出协议接口、工业互联网连接方式等;

    2.重点研究了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转换技术、通用制造数据通信协议解析技术、标准数据输出协议研究、数据采集终端模块化构建技术等,研制了一套面向制造物联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够连接PROFIBUS/PROFINET、POWERLINK、以太网、CAN/CANOPEN、WIFI、蓝牙、RS232/RS485等接口协议,并以OPC/OPCUA协议提供上层系统数据采集功能,实现对各个工业现场设备的实时、高效、统一的采集,并能够结合现场监控器同时进行多个现场工业设备的远程控制;

    3.建立了数据采集实验室,提供了多种数据采集验证环境,培养了相应的技术人才。

    本研究的成功实施,为国防和民用制造业的物联网建设提供数据采集的理论方法、产品和技术支撑,建立了相关的技术和人才基础,为制造业特别是国防制造领域的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化学石膏砌块的免干燥技术

登 记 号:5102019YG013

推荐单位:绵阳高新区大任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绵阳高新区大任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杨小平嘉庆杨天啸张泰彬

登记日期:2019年10月20日

(1)目标任务:

本项目期望能够得到一种广谱的化学石膏添加剂用于解决石膏收缩问题,化学石膏砌块添加本项目所得的添加剂后即可实现免干燥功能,从而使得石膏砌块的生产不需要烘干或晾晒,将生产效能提高数十倍,以满足建筑施工砌块材料需求。

(2)研究内容:

(a)各种化学石膏砌块在不同的干燥过程中收缩率的变化曲线的确定。 (b)各种化学石膏砌块的强度和软化系数变化的确定。(c)各种化学石膏的引气量的确定。 (d)石膏砌块对聚铝、硫酸铝铵等水溶性化合物的收敛性反应值得确定。

(e)广谱添加剂的复合与制取。

(3)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

本项目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案设计为主,方案设计中探求将石膏砌块微膨胀过程中的微膨胀率以及干燥过程中的干湿收缩率,通过添加剂将石膏晶体加大加粗,减少晶体的倾斜与变形,从而达到降低石膏砌块收缩的目的,将石膏砌块的干湿收缩率由0.1%降低到0.02%。以成本作为考核指标。力求实现添加剂成本低廉,在每平方米的石膏砌块中添加剂所占的成本比例不超过石膏砌块总成本的1%。

(4)创新性

(a)首次提出了石膏砌块的免干燥技术,该技术是采用低廉的化学添加剂与化学石膏进行复配得以实现的。以往的石膏砌块在墙体砌筑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否则会造成墙体开裂。免干燥的石膏砌块不需要烘干或晾晒即可用于墙体的砌筑。彻底攻克了化学石膏生产石膏砌块的产业瓶颈。(b)采用快速渗透剂,液态聚铝作为改性剂,淀粉醚作为增效剂,复配后石膏浆体终凝后的线性收缩率降低80%。由原来的0.8‰下降为0.15‰。(c)采用的所有的添加剂组成全部为环境友好型,对人体、环境均无伤害,存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做特殊的包装处理。

基于物联网的离散制造过程智能管控平台

登 记 号:5102019YG014

推荐单位: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完成单位: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主研人员:张弦弦刘治红赵誉杰陈伟邱枫曲葭徐曼非张瀚铭梁海洋汪炼赵智聪孙科星

登记日期:2019年1月31日

离散制造行业普遍具有多品种、变批量、混线生产特点,产品生产工艺差异大、过程不连续、生产过程组织复杂,目前大多采用“数控设备+人工管控”的模式,难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益管控,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市场需求。本系统针对我国离散制造行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现状,以制造过程精益管控为目标,重点开展制造过程物联数据采集、制造执行管理、生产过程可视化、设备智能运维、生产过程质量分析与预测、产品试验数据管理等内容研究,突破异构系统数据采集、制造大数据分析、虚实结合的生产过程三维可视化监控等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离散制造过程智能管控平台系统,实现离散制造过程数据全面实时获取、过程数字化贯通,提升现场透明化、管理扁平化、生产连续化水平,为离散制造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转型升级提供底层支撑。

离散制造行业生产线数字化管控系统

登 记 号:5102019YG015

推荐单位: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完成单位: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主研人员:刘治红张弦弦陈伟李春彦邱枫张瀚铭徐曼菲赵誉杰曲葭冷涛梁海洋赵一鸣

登记日期:2019年1月31日

    生产线数字化管控,数据采集是基础,只有及时获取生产现场的数据,形成制造过程数据中心,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和综合分析,才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工作人员、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本系统以离散行业机加生产线为典型应用对象,通过研究异构系统联网管理技术、生产数据在线采集与管理、制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仿真的生产线三维可视化应用、生产线智能监控等,实现离散行业生产现场的可知、可管、可控。

基于MES的含能材料生产线数字化管控系统

登 记 号:5102019YG016

推荐单位: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完成单位: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主研人员:张瀚铭刘治红梁海洋李春彦赵一鸣邱枫张弦弦陈伟曲葭徐曼菲赵誉杰冷涛汪炼孙科星赵智聪

登记日期:2019年1月31日

    本系统重点针对含能材料生产线生产连续性差、质量控制差异大、动态排产困难、本质安全程度低等问题,围绕含能材料从原料到成品生产过程数字化管控需求,以现有生产线为基础,重点开展产品数字化制造管理、基于仿真的生产线动态排产、过程质量管理、生产信息可视化应用等技术研究,建立了基于MES的含能材料生产线数字化管控系统,实现了生产线数字化智能管控,并提高了生产组织效率10%,降低了废品率30%以上,关键设备运行参数采集率大于等于90%,重大安全危险源状态数字化管理率达到100%。

多种粮经作物生态环保专用肥产业化

登 记 号:5102019YN017

推荐单位: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王晓慧王丹丹蒲倍曹均成孙松国王林杨绍兴汤佳佳

登记日期:2019年11月20日

本项目以自主知识产权7项发明专利为基础,研发了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专用肥新产品10个,建成绿色生产线1条,新增专利产品11.2万吨,推广面积达297.5万亩,新增销售收入3.03亿元,新增利润2472.7万元,新增税金950.9万元;新建立1000个技物配套网点,建成1个土壤肥料标准化验室,制定产品标准1个,形成新技术、新工艺9项,发表论文3篇,探索出了新模式1项,培训农户16.2万人,实用技术人员5300人次,新增就业1357人,新增专利5项,肥料利用率提高10%,当季减少肥料施用量5-8公斤/亩,粮食作物增产10%,经济作物增产15%。通过项目的实施和产品应用,大多数作物实现了底追一道清,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符合农民轻简栽培的愿望,节约劳动力成本。同时,由于生产物资的需求,带动了上下游原材料、物流运输业、包装印刷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薯类精深加工技术及综合开发利用

登 记 号:5102019YN018

推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邹光友张盛暑王军强陈兴强

登记日期:2019年12月9日

1、研究红薯淀粉除蛋白、除砂一体化技术,通过对工艺的改进,提高淀粉5%。

2、研究无明矾方便粉丝低温复水技术,将无明矾方便粉丝复水温度由90℃降至70℃、复水时间由4-6min 降至2-3min,提高产品质量和适用范围。

 3、在四川建立10万与亩红薯样板基地,发展红薯淀粉加工户620余户,推广红薯加工设备1100余台。

4、依托公司技术中心,建立绵阳市、梓潼县、安州区、盐亭县等四级技术推广体系。

(二)技术关键及创新性

5、淀粉除蛋白、除砂一体化技术,研究设计出新型优质红薯淀粉加工“三合一”整体机,提高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达到提高淀粉品质、降低能耗和生产的目的。

6、低温复水技术,采用新型天然开粉剂,研究确定适宜老化条件,改善粉丝凝沉质构,增强粉丝冲泡时与水的亲和力,从而达到缩短方便粉丝冲泡复水时间和降低粉丝复水温

紫薯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登 记 号:5102019YN019

推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邹光友陈兴强张盛暑王军强

登记日期:2019年12月9日

1、以花青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筛选紫薯原料,最终确定采用“渝绵紫8号紫薯品种”作为生产“紫薯精华液”的原料。

2、通过对紫薯种保健功成分(花青素)的提取、全紫薯淀粉水解增甜工艺、紫薯花青素精华液产品的稳定性、紫薯营养液的配方优化等课题研究,开发新产品“紫薯花青素精华液”、“紫薯方便面皮”2个,制定新产品生产技术标准2套;

3、采用一次性连续挤压熟化、低温快速干燥面皮生产工艺技术,使面皮生产事假由传统5小时缩短至2小时,同时,较传统面皮含有花青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份。

4、采用水提法与柠檬酸护色相结合,采用高速离心分离工艺技术,抽提出紫薯花青素为主的紫薯营养成份,开发出紫薯亮丽、香甜可口,具有浓郁紫薯风味、不外加色素的天然饮品。

保健型红薯开发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登 记 号:5102019YN020

推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邹光友王军强张盛署陈兴强

登记日期:2019年12月7日

1、本项目首次将红薯茎叶用于茶叶生产,扩展了红薯茎叶的应用范围,有利于其价值的提升。我国是红薯种植大国,年产红薯叶约1亿吨以上,但对其研究却不多,其精深加工产品几乎没有。目前,红薯茎叶主要用于喂猪或者丢弃,少部分直接端上了人们的餐桌,市场上未见其精深加工产品。本项目首次将红薯茎叶用于茶叶生产,生产的红薯茶口感清香,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是人们日常休闲、保健的佳品。本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扩展了红薯茎叶的应用范围,提升了红薯的附加值,为红薯茎叶及其他农副产物的精深加工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有利于红薯产业链的延伸。

2、本项目研究了红薯茶规模化生产技术,满足了红薯茶产业化生产的要求。目前利用红薯茎叶生产红薯茶的技术还处于理论研究和实验。室生产阶段,缺乏规模化生产技术,市场也未见相关产品。本项目建立并完善了红薯茶规模化生产技术,满足了红薯茶产业化生产的要求,使理论走向了实际生产,使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使红薯茎叶的精深加工的得以实现。

马铃薯淀粉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登 记 号:5102019YN021

推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邹光友王军强陈兴强张盛署

登记日期:2019年12月9日

项目以马铃薯变性淀粉的研究上,对工艺进行了大胆改进,采用水作为溶剂,经大量的试验,已在小试中取得成功。在粘度控制技术、非均相反应催化剂的选择以产品的干燥方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创新。

(1)我们在试制的过程中,以进口产品作为对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对酯化工序首次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酯化电话颗粒形貌和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并对试制样品进行了乳化性,稀释稳定性、应用试验。试样经浙江站测试中心分析,酯化效果与卫生指标合格。在这一个产品的国产化方面率先做出了我们的努力。

(2)本产品是马铃薯淀粉稀释深加工产品中的一只高技术产品。 我们借鉴了前人的经验来研制这一产品。在研制过程中,参阅大量 的国内外资料(特别是美国的专利文献),但不照搬,而是综合这些资料进行总结,去掉不好的,选取最好的内容,在试验中努力创新,走自己的路,经过大量艰苦认真的试验,终于摸索出了适合我们现有条件的新工艺路线,并已投入到产品的试制过程中去。

红薯全粉及全薯粉丝关键技术转化与产业化示范

登 记 号:5102019YN022

推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邹光友陈兴强张盛署王军强

登记日期:2019年12月9日

项目计划总投资3025万元,实施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项目主要对鲜薯的连续清洗、破碎、杀青技术;红薯全粉的熟化工艺、预脱水和气流干燥一体化工艺技术;全薯粉丝的原料配方、连续熟化成型缩短加工时间、二次螺旋挤压、三段隧道式分段干燥、无明矾开粉等关键技术研究。转化形成年产5000吨红薯全粉及5000吨全薯粉丝产业化生产线。项目期内共预计实现产值24250万元,利税4204万元,推广专用红薯种植面积5万亩。

    项目严格按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实施,完成考核指标如下:

(一)、技术考核指标

1、光友红薯全粉项目完成鲜红薯连续清洗、蒸汽去皮;红薯生全粉回填干燥工艺、挤压预脱水干燥工艺中破碎、预脱水、干法回填、气流干燥;红薯熟全粉的薯丁处理、杀青、蒸煮、烘干、粉碎等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在产业化转化过程中,选定绵紫9号为最优原料(干物质含量29%、产量约1900kg/亩、鲜紫薯花青素含量59.42mg/100g。),其次为紫薯王、金紫3号、渝紫263。蒸汽去皮工艺参数:蒸汽压力0.8MPa,频率为3-5分钟/罐(视紫薯大小适当调整),紫薯去皮效果最好。杀青温度≥90℃,时间8—12分钟,所得紫薯丁全部熟透,烘干后的全粉色泽最好。通过对带式烘干设备增加杀青后冷却的风机个数及进出口风量的改进,烘干产量由80kg/小时提高到155kg/h。紫红薯熟全粉工艺通过用柠檬酸调节PH值护色、汽热杀青、热风干燥参数的确定并配合设备研究,加工出的紫红薯全粉色泽亮丽,花青素损失少(干粉紫薯花青素含量为1765mg/kg)。

基于交联淀粉的高品质薯类方便粉丝加工及示范

登 记 号:5102019YN023

推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主研人员:邹光友陈兴强王军强张盛署

登记日期:2019年2月5日

1、首次以红薯淀粉为原料经交联反应、洗涤浓缩和气流干燥技术生产制作交联淀粉。

2、首次运用交联淀粉于红薯方便粉丝生产,解决了红薯淀粉在加热挤压成型是膨胀性强、粘度大而与粉丝粉丝机头及粉丝件粘链技术难题,同时也解决了方便粉丝冷冻生产过程中保水性差,内外水分不稳定的难题。

本项目利用红薯淀粉生产交联淀粉,并应用到了红薯方便粉丝生产中,创造了一条红薯淀粉精深加工的路子,提高了红薯淀粉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公司实现了年收入1亿元,年利润1300万元(见验收材料目录5.5公司财务审计报告)。为红薯产业化开发提出新的路子,从而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并带动一定农民工就业。

项目的实施,为全省乃至全国红薯产区的粉丝加工企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将红薯种植、红薯淀粉加工的利润让给农民种植加工户,让农民在多层次增值中得到十足的好处,加快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优化完善利益联结和产销对接机制,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