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重点文化工程

一、公共数字文化工程

         2019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将原来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统称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推动工程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业态,提升服务效能。

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处理,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文化共享工程从2002年4月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基层广大群众的欢迎。

    自2004年起,绵阳市开展了共享工程试点建设,制定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绵阳市分中心建设方案”,建立了共享工程绵阳市中心。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让初具规模的共享工程绵阳市中心毁于一旦,丧失了阵地服务职能。2011年5月,经过灾后重建的绵阳市图书馆、共享工程绵阳市中心崭新的呈现在了市民面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共享工程绵阳市支中心依托社区分馆以及各区街道文体中心在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逐步建设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络,构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已建成共享工程市级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9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79个,街道服务点18个,村级服务点3296个。市级中心还建成基层服务站12个,分别设立在市公安局拘留所、戒毒所、看守所;驻绵部队、武警、消防支队等特殊地点。分馆建设把图书馆服务和共享工程信息送到了读者身边,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使读者人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共享工程绵阳市支中心除了加强市区基层服务点建设以外,同时为各县、市、区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

三、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出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是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后又一个重要的数字文化建设工程。 数字图书馆建设于2004年启动,经过几年的积累,工程在软硬件平台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建有资源550TB,这为推广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该推广工程总计投入4.9亿元人民币,周期五年,最终将建成“一库一网三平台”的整体服务框架。全国有7省18市加入了首批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四川包括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绵阳市图书馆、泸州市图书馆、攀枝花图书馆在内的5家图书馆名列其中。

    2012年初,绵阳市图书馆按照《市级数字图书馆硬件配置标准》制定采购参数,分步实施,公开招标,截止2013年5月,已完成了服务器、存储、不间断电源、核心交换及VPN等必配项目的采购,目前已安装完成投入使用,并实现与四川省数字图书馆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2013年6月,绵阳市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共帐号:myslib 绵阳市数字图书馆)开通,实现了此方式的信息提供、新书推荐、资源共享等服务。

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一系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取得丰硕成果,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基本网络文化需求,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文化部、财政部于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实施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2012年2月3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正式发布。

    绵阳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乡镇、社区(省上下达1.6万元),街道(省上下达1.21万元)目前下达比例在60%左右(非扩权县比扩权县比例高20%左右)。非扩权县、扩权县均由县级文化部门统一采购配送到点。

五、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展的古籍保护项目,主要任务有四方面。

    第一,对全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各有关单位古籍收藏和保护状况进行普查,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古籍资源数据库。这是一个国家登记制度,通过普查登记,并不改变古籍的所有权,包括私人藏书。我昨天看到有网友提问,私人藏书是不是登记以后政府就收走了,这是肯定不会的,请大家放心。作为一名公民,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义务。对藏书损害严重的,国家还对给予一定的资助,帮助你改善保管条件或者修复古籍,实际对藏书者是有益的事情。

    第二,实现古籍分类制度。国家古籍名录经过一定的申报程序,是由国务院批准颁布的,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是古籍中的善本书,善本书中的珍贵善本。进入这个名录的古籍,国家要加大力度进行保护。

    第三,完成一批古籍书库的标准化建设,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项工作实际是改善藏书条件。命名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经过一定的申报程序、一定评估,报国务院批准之后对外公布。

    第四,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古籍保护专业人员。这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要开展这项工程,是因为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些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保护这些古籍对促进文化传承,连接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现在在保护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现存古籍家底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第二,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尤其是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整理,极度缺乏,有的面临失传。第三,还有大量珍贵古籍流失海外,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古籍保护,这项工作刻不容缓。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