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科技经济信息》摘要
科技经济信息(内参版)2014年第4期
点击次数:10210   发布时间:2014/12/21 15:25:0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目  录

什么是3D打印技术?

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3D打印产业如何崛起

东莞借助3D打印制造产业群悄然崛起

绵阳市图书馆

  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编印

(内部资料,谨慎传阅)

什么是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则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一种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如今这一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人们用它来制造服装、建筑模型、汽车、巧克力甜品等。

优点:3D打印技术的魅力在于它不需要在工厂操作,桌面打印机可以打印出小物品,3D打印技术产品而且,人们可以将其放在办公室一角、商店甚至房子里;而自行车车架、汽车方向盘甚至飞机零件等大物品,则需要更大的打印机和更大的放置空间。

发展趋势:不过现在3D打印技术还不够成熟,材料特定、造价高昂,打印出来的还都处于模型阶段,也就是说真正用于生活应用的还并不多,但3D打印技术的前景很好,未来将有可能得到普及,进入我们的生活。

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3D打印行业主要分为学院派和市场派。学院派主要以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为主。市场派主要包括南京紫金立德、湖南华曙高科、无锡飞尔康、杭州先临等企业为主。

作为学院派,要想将3D打印技术发扬光大,切实实现产业化,基本上还是很难的,整个国内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产业化公司,一头连着学校科研资源,一头连着市场用户。

按道理讲,这样的架构是合理的。问题就出在学院派的公司一般是学校老师当法人代表,学生做技术和研发,大小事情还要由老师来决定。而老师是专家,不是企业家,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老师不懂市场,真正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老师毕竟只是极少数,在全世界成功的案例也没有几个。

学院派企业的老板,一般更关注科研经费和课题经费的多少,而不是公司销售多少。科研经费是每年部委机关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分发下来的免费午餐,只需要填写一大堆申请资料,编写一些项目则已,而次年的考核也主要看发表了多少论文,获得了哪些成果。相对来讲,科研经费的申请工作要容易很多,没有什么风险,老师们对这项工作简直是轻车熟路,不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就能够拿到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有些老师每年申请的科研经费两三千万,远远超过公司的收入。而做公司则没有这么幸运,市场总是充满各种风险和挑战。

为什么学院派企业总是做不大?总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绝大多数老师并不懂市场,不熟悉市场,公司的运行并没有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导致公司不象公司,科研单位不象科研单位;第二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插手,并不愿意放权,公司的经营执行层积极性难以发挥;三是在公司和科研方面,老师更愿意搞科研,而不是当公司的董事长,对公司运行的实际付出并不多,却不愿意放弃对公司的实际控制;在他们眼中,科研经费是实实在在的可以拿在手上,而公司业绩预期总是看不见摸不着;四是实验室做出来的产品与市场总是有不少的差距,和用户的需求总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老师们却很少去认真倾听。

我国3D打印产业如何崛起

学院派的公司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市场与科研两个轮子一起转,产生正能量?我想,首先应该将科研团队在公司中的贡献给予具体量化,从一开始就彻底解决产权问题,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第二,管理层与经营层要严格区分,规范运作,充分调动经营班子的积极性;第三,研发也要有市场意识,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了解用户需求;第四,科研单位申请的科研经费的考核标准应该有所调整,将资金和政策向更多具有原创性的研究领域倾斜。可以考虑将国家财政扶持的部分科研经费转化为风险投资基金的形式,对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扶持。

不管怎么说,学院派是国内目前3D打印领域最主要的参与者,市场派的企业一方面是由国外的科研人员回来自己找合作伙伴投资建厂的,另外方面则是与国外同行合作建厂的;还有一种类型是从代理商转变成投资商的,通过对市场的熟悉和摸索以后,自己组建团队开始研发并生产3D打印机。

和学院派比较起来,市场派3D打印企业的优势目前并不明显,研发资源和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学院派。唯一的最大优势就是机制领先,产权清晰,权责明晰,责任到位,后劲更足,积极性更高。

2014年,可能是学院派与市场派的“分水岭”。我们认为,3D打印市场将进一步升温,市场派企业的市场领地将进一步扩大,营销手段更为灵活,部分企业将寻求与国外同行合作建设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也会有个别企业的产品在国外设代理商或合资企业。学院派企业最大的挑战在于何时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过去是国外几家大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首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之后,几乎连一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企业都开始通过各种手段涌进国内市场。有人问我,是好事还是坏事?明明我们的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市场还没有起来,一下子涌进这么多国外的企业来竞争,是不是要彻底摧毁国内3D打印企业?

我想,中国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欧洲市场、美国市场也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我们可以进入欧洲,进入美国,为什么就不能让欧洲和美国的企业进入中国呢?鼓励公平竞争,有利于我们跑的更快。封闭保守,只会怠务先机。我们没有进入欧洲、进入美国,并不是他们不让我们进入,而是我们自身实力不够,还没有能力进入。3D打印行业,一样遵循不进则退的自然法则。如果我们在国内都竞争不嬴,又何谈参与国际竞争呢?

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会拼杀出一批精英企业出来,才可能走出国门,成为一家优秀的国际企业。如果,我们的学院派企业不能勇于走出校门,不更多地遵循市场化规则,淘汰将是可能的。

针对当前国内3D打印行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大科研投入,引导3D打印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二是加强与国际间的对话,及时跟踪和了解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三是要抱团发展,避免单打独斗,充分利用联盟的平台和资源优势,集中打开应用市场。加强行业资源整合,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实现强强联合,增强抗风险能力;四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来源:中国3D打印信息网2014年1月20日)

东莞借助3D打印制造产业群悄然崛起

“创客联盟”在东莞的出现并非偶然。在连续两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3D打印作为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再被提及,被寄予厚望。不惟东莞,3D打印从去年就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成都、南京、青岛、武汉等大城市都制定了相关鼓励措施。

据有关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3D打印仅在大型铸锻件和钛合金制造领域就有可能达到万亿元级规模。专家指出,3D打印产业不仅包括拓斯达这样的设备制造企业,还包括数字化建模、打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全产业链繁荣壮大,3D打印产业才真正落地生根。

  在东莞,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开始初见端倪:在设备方面,除了拓斯达这样的民营企业,科技“国家队”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东莞研究院的“天工II号”数字光处理3D打印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工业设计方面,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的设计能力优势突出;在材料方面,银禧科技等龙头企业开始发力,有望在3-5年内打破进口材料的垄断。(来源:中研网2014年5月19日)

本编辑部 联系地址:绵阳市图书馆(长虹大道中段47号)电话:0816-2311729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