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馆员论文年集
地震灾区公共图书馆重建引发的思考
----以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为例
点击次数:10976   发布时间:2015/8/21 14:27:3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王智群 张尔君

(绵阳市图书馆,四川 绵阳 621000)

摘  要:灾后重建让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在馆舍面积、硬件水平、文献馆藏量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灾后重建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笔记通过调查,以事实为依据对这些问题引起的反思进行了阐述,仅供学术探讨。

关键字:灾后重建;公共图书馆;绵阳市

中国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四年后,地震灾区已基本完成了灾后重建工作,任何一位亲临灾区的人都会惊叹灾区的变化,废墟上幢幢楼宇拔地而起,学校书声朗朗,文化设施从无到有,公共文化惠及群众。灾区巨变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得益于全国人民和海外朋友的大力援助。以地震重灾区的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为例,曾经遭遇严重毁损的全市8个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其中7个县级图书馆异地新建,一个市级图书馆维修加固,并列入改扩建项目。两个无图书馆的区新建了文化中心,内设图书馆和文化馆。全市公共图书馆以全新的形象乘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全新登场。我们在讴歌灾后重建的巨大变化和丰功伟绩的同时,作为一名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调研,从专业出发,也引发了许多思考。

1、地震前绵阳市公共图书馆状况

四川省绵阳市有540万人口,誉为中国科技城,全市共辖7县(市)、2区。5.12地震前各县图书馆馆舍面积、馆藏量如下表:

序号

单位名称

馆舍面积(M2)

馆藏量(万册)

1

绵阳市图书馆

8000

30

2

三台县图书馆

1200

17

3

江油市中心图书馆

1500

15

4

梓潼图书馆

792

5

5

盐亭图书馆

300

3.5

6

安县图书馆

1500

8

7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

850

5

8

平武图书馆

1505

3.5

9   

涪城区图书馆

 10  

游仙区图书馆

表列可见,全市震前10个市、县级图书馆按文化部2004年制定的地市级、县市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 108 -2008)对照,只有绵阳市图书馆馆舍面积基本达标,尚有2个区没有公共图书馆,全市市县图书馆馆藏文献量普遍偏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2、灾后重建为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带来大发展

汶川大地震不仅使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公共文化事业也受到严重毁损。绵阳全市8个市县级图书馆都遭到了空前破坏,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夷为平地。安县、平武县、江油市三县(市)图书馆毁损,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图书馆遭受重创无法使用,绵阳市图书馆损坏严重须加固维修。按照国家灾后重建的规划,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全部列入了灾后重建项目,使全市公共图书馆灾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经过四年灾后重建工作,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旧貌换新颜,馆舍面积大幅度增长,服务设施全面更新,文献数量大幅度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可以说,灾后重建让绵阳公共图书馆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2.1、馆舍面积成倍增加、文献资源大幅增长

绵阳7个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过重建后,馆舍面积都成倍增加,尤其以盐亭县图书馆增幅最大,重建馆舍面积是震前的10倍;绵阳市图书馆全面进行了维修加固,面貌焕然一新,还列入了改扩建计划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地震让各县馆藏文献损失惨重,震后,国家文化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各地出版社等单位以实际行动支持灾后文化重建工作,纷纷向绵阳公共图书馆捐赠图书。其中盐亭县图书馆以4倍的增长列增长幅度之最。笔者通过调查,截止2012年4月,各馆情况如下表:

序号

单位名称

馆舍面积(M2)

馆藏文献量(万册)

震前

震后

增幅

震前

震后

增幅

1

三台县图书馆

1200

4500

275%

17

20

18%

2

江油市中心图书馆

1500

5500

267%

15

20.4

36%

3

梓潼图书馆

792

2900

266%

5

8

60%

4

盐亭图书馆

300

2858

853%

3.5

14.8

323%

5

安县图书馆

1500

4358

191%

8

15

88%

6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

850

3393

299%

5

17

240%

7

平武县图书馆

1505

2780

85%

3.5

7

100%

2.2图书馆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绵阳市公共图书馆还十分注意自动化设施设备的提升、完善。据统计,从2007年-2009年,全市8个市县级图书馆分三批分别列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国家中心先后向各县投入价值68万元的设备,从机房服务器、阵列到交换设备、电子阅览室终端、移动终端等一应俱全,使得各县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在硬件上前进了一大步。

经过灾后重建各县图书馆改变了长期以来手工操作管理的局面,绵阳市图书馆、江油市图书馆、平武县图书馆三馆实现了所有馆藏资源数字化,用上了一卡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灾后重建提升了各县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管理水平,并通过电信、联通各大ISP实现了光纤接入,实现了自动化水平跨越式发展。

3、公共图书馆灾后重建引发的思考

三年灾后重建工作使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全世界惊叹。但由于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项目多,审批程序复杂,许多图书馆在建设时基本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特别是很少听取图书馆学方面专家的意见,也少于征求图书馆用户的建议,也给灾后重建项目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之处,本文仅从绵阳公共图书馆灾后重建角度,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思考,难免一叶障目,与同行们讨论,并求赐教。

3.1公共图书馆重建选址郊区化。公共图书馆是文明国度、公民社会的重要基石之一,对于个人来说“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讲,从外观来看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一张城市的名片。从人性化服务和满足社会公众阅读需求来讲,公共图书馆地址应该选在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市民阅读便捷,图书馆的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5.12”地震重灾区的四川绵阳市,在灾后文化重建中,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除绵阳市图书馆系维护加固外,其余市、县区均列入异地重建,除北川、平武县、安县图书馆馆址选在县城文化中心区外,其余6个市县区图书馆选址都在城郊新区,交通不便,居民住户稀少,缺乏人气。图书馆建起后仅仅只能是馆舍新,门庭冷,读者寥,难以凸显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实现文化惠民。这种将公共图书馆馆舍郊区化的选址,建起来的图书馆只能是一座建筑物,尤如聋子的耳朵,是否能满足公众阅读需求呢?值得深思。笔者认为,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图书馆,馆舍选址应该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图书馆专家的建议,使其减少浪费,提高使用效益。

3.2图书馆设计不顾及专业需求。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地方的重要公共文化设施,同其它的公共设施一样有着自身的行业要求。任何建筑物除要求外观设计出特色外,更重要的则是内部布局和功能要适合行业需求,医院有医院的专业要求,学校有学校的教学需求,文化馆、图书馆也都有着其自身的专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公共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只有按图书馆专业特点和规律来设计外观,布局内部,才能形成外观形象鲜明,内部使用方便的完美结合。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方的文献信息集散中心和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其职能主要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阅读服务,收集保藏地方文献资源等等,因此,图书馆的外观设计和内部布局都应凸显和适于开展读者服务和文献资源安全收藏这个大局。从绵阳市公共图书馆灾后重建情况看,许多图书馆的设计和建设布局有悖于公共图书馆的行业特性。在调查中看到,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外观设计虽体现了羌族建筑风貌,但内部的布局特别是图书外借仿造大英博物馆设计,图书陈列书架高达8米,让读者和工作人员望而生叹,实际使用只能达到2.2米,近6米高的书架只能闲置,设计布局华而不实,不仅造成建筑经费的浪费,也造成了馆内空间的长期闲置浪费。

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服务的合理性和可扩展性,把公共图书馆建成了办公室的模样。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盐亭县图书馆和县文化旅游局、县文化馆等单位合建在同一大楼,盐亭县图书馆仅有房13间,最大面积280M2,最小面积15M2,而且结构异型,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扩展性以及服务的深入开展。由于窗口分散,不能整合,这对本来人员就缺乏的盐亭县图书馆来说更是个严峻的考验。面对窗口不能全面开放的现实,只能选择缩减阅览室开放数量,这样却造成了图书馆阵地无力看守,最终有可能导致阵地的流失。

在全球能源紧张的大环境下,节能环保应该是灾后新建图书馆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然而在部分公共图书馆设计上却忽略了这个问题。比如由山东省援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采用封闭式设计,窗口小,空气流动性差,把适于北方的设计搬到了四川盆地,忽略了自然条件和当地的实情,造成采光基本依靠照明,制冷制热完全凭空调实现,既不节能环保,更是无形地对经费原本就不充裕的北川县图书馆其后期运行管理增加了沉重的负担。笔者认为,图书馆的布局规划,使用者最有发言权,任何行政决策应该多听听专家的意见和遵守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的决策才能做到科学发展。

3.3图书馆运行经费缺乏保障。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长期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无论馆舍设施、阅读环境,还是文献数量和服务方式,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5.12大地震既给灾区人民造成了生命财产严重毁损,灾后重建也给灾区带来了旧貌换新颜的发展契机。绵阳市公共图书馆灾后重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更是让基层图书馆职工精神振奋,信心倍增,看到了图书馆发展的美好前景。面对众多利好,可在西部地区仍觉得公共图书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困难不少,尤其是长期困扰公共图书馆持续发展的运行经费问题仍然是瓶颈。四川绵阳市已经开放服务的7个县级图书馆中,年事业经费预算在20元以下5家,20万元以上的只有2家(均不含国家财政专项免费开放补贴),年购书经费不足5万元的有5家,年购书经费5-10万元有2家,全县人口达150万多人口的三台县图书馆年购书经费也才10万元,随着物价水平的增涨和人员工资的增加,这样的公共图书馆经费预算额度使图书馆发展难以为继。免费开放以来,地方配套资金迟迟到不了位,如果不从政策上保障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可以预料,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虽然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然而服务工作却难以持续发展,实实在在做到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仍是个难题。

3.4基层图书馆人员严重缺编,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灾区的基层图书馆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馆舍面积普遍扩大,服务窗口增多,服务内容深化,特别是免费服务后到馆读者成倍增加,农村乡镇、社区图书室(分馆)普遍建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深入开展……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公共图书馆已早已不是昔日借借还还的传统图书馆了,服务内容多了,管理范围大了,开展活动多了,事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好机遇。但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有人才能创造人间奇迹,从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实际来看,人员编制普遍偏少,难以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全市10个县市级图书馆中,人员编制在10人以下的就有6个馆,服务人口达到150万的三台县图书馆也只有11人的编制,绵阳市图书馆在2000年机构改革时,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整体并入,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馆所合一体制,人员编制只有30人,涪城区、游仙区图书馆至今尚无一个图书馆人员编制,图书馆仅是文化馆的附属。全市各市县图书馆人员情况列表如下:

序号

单位名称

人口总数(万)

工作人员(名)

1

绵阳市图书馆

540

30

2

三台县图书馆

150

11

3

江油市中心图书馆

80

8

4

梓潼图书馆

39

5

5

盐亭图书馆

61.5

4

6

安县图书馆

47

7

7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

23

2

8

平武图书馆

18.6

3

9

涪城区图书馆

50.4

10

游仙区图书馆

54.3

另外,基层图书馆不仅人员编制少,而且人员结构也不合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照顾进馆的多,专业人员普遍缺乏。据统计,绵阳市9个县级图书馆中,有4个馆至今无一名中级职称的馆员,有7个馆无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专业等图书馆急需的专业人员。

鉴于上述馆情,笔者认为,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编制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等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图书馆人员编制和专业结构配置方案,让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4、结束语

灾后的公共图书馆重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再造一座建筑物,或机械地再堆积各种渠道获取来的图书,而应该成为一座百姓方便获取知识的殿堂。灾后重建工作的研究和设计应当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视野下,以生态化的思维方式,配合其它相关部门和项目,在和谐与协同中实现当地图书馆场景的再造和优化、文献资源的重组和合理配置、文化服务功能的恢复和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应成为“各地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以推动国民智识的普遍进步为自身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震后四川受灾公共图书馆重建策略的构想》李睿--《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3

2、《汶川地震灾区公共图书馆恢复重建工作的措施和发展对策探讨》阮菊红李勇吴素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8

3、《关于地震灾区公共图书馆重建的思考及建议》张尔君  邬伟—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

4、《西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理性思考》王智群  张尔君--《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1.05

Public Library of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rebuild Thinking ----Mianyang City Public Library, for example WANG Zhi-qun, Zhang Er-jun (Mianyang City Public Library, Mianyang 621000,China)

Abstract: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o Mianyang City Public Library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premises area, the hardware level,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 collections, however,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lso exist many problems, notes based on the facts of these issues through surveys, caused the reflection is described only for academic discussion.

Keywords: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public libraries; Mianyang City.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