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基层图书馆动态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绵阳市安州区图书馆修复古籍孤本《锦江禅灯》
点击次数:4153   发布时间:2019/7/12 12:20:18   信息来源:安州区图书馆

    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抢救、保护珍贵古籍刻不容缓。历经岁月沧桑的古籍又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老化、破损、虫蛀等问题,而古籍修复是古籍保护的有效手段。绵阳市安州区图书馆现有古籍藏量2.89万余册,但有近两千余册古籍需要修复,孤本《锦江禅灯》即为其中一种,这部书破损非常严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22—2006《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定为二级破损。全书由于年久已没有封皮,部分书页以及文字内容的缺失或缺损,虫蛀、纸张老化、絮化,书口全部裂开,书脑、天头、地脚处纸张已发黄变脆,翻动时掉渣,书页用纸属竹纸,加之年代久远故韧性较差,修复过程比较复杂。

    《锦江禅灯》全书二十卷,计四册,我馆存全卷。由丈雪通醉禅师编纂,清康熙十五至二十五年间刻本,半页十行二十字,黑口、四周单边单魚尾,作为国家珍贵古籍,此书存世稀少。在四川省内寥寥可数,这是现目前省内唯一发现的一部清康熙原刻版,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和学术资料性,现目前属于孤本,其重要性由此可见。

    由于时间的侵蚀以及自然因素,此书历经沧桑,使得这套340多年的古籍濒临死亡边缘。《锦江禅灯》早以伤痕累累,对这套弥足珍贵的古籍善本来讲,无疑是灾难性的问题。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深入挖掘馆藏典籍的深厚文化内涵,真正做到习总书记所说的“让书写在古籍上的文字活起来”。来确保这部珍贵的、不可再生性的民族文化资源不再继续残损,我馆急需对这部价值较高的古籍进行“把脉诊治”,特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情况说明,积极申请专项资金,用于此文献的抢救性保护。

    2018年11月,在认真听取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专家组的意见基础上,安州区图书馆开始着手制定修复方案和具体修复工作的开展,根据书的年代、具体破损情况、选配合适的修补用纸,遵循“整旧如旧、最小干预”等修复原则。我馆古籍修复小组与“四川省泓瀚阁文化遗产保护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进行抢救性修复。通过半年多的修复现已完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GB/T21712—2008),对这部所修的《锦江禅灯》的修复质量进行了验收入库。

    《锦江禅灯》的修复完成,为学术界系统研究西南地区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和禅学思想提供了工作底本及资料保障,也为广大读者学习了解明末清初西南地区禅宗宗师,以自己的德行和修为在西南地区说法延嗣,并第一次系统梳理了四川地区的禅宗发展脉络,汇集了大量历代四川禅师、高僧、神僧、护法官宰、居士等的资料。同时,还对历代禅宗法脉流传中的错讹传闻、记载进行的仔细地校订是正。这都对明季战乱后禅宗的中兴、禅宗文献的保存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今天看来,对于研究西南禅宗史和巴蜀文化、佛教史乃至整个禅宗发展的历史,社会等各方面都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罕见之四川禅宗史专著。

    近年来,安州区图书馆深入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紧紧围绕馆藏古代文献典籍,不断加大古籍保护、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修复整理工作,古为今用。先后完成《函海》、《毛诗》、《词选》、《安县志》等古籍文献修复163种,951卷,13806页。目的就是让更多的读者便于研读,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了解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真正让我馆的古代文献典籍活起来、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图、文 刘勇)

修复前

修复后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