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古籍流芳——寻访图书馆“镇馆之宝”大型融媒体策划报道栏目走进绵阳市图书馆
点击次数:4829   发布时间:2018/12/14 11:03:05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古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录者”与“传承者”。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落实四川省委宣传部就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馆的宣传报道,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众生活的重要指示。由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与四川日报社联合特策划推出“古籍流芳——寻访图书馆‘镇馆之宝'大型融媒体策划报道栏目于12月13日走进了绵阳市图书馆。

    这次负责报道的四川日报的两位记者实地详细地参观了绵阳市图书馆的特藏文献室和古籍书库,并针对我馆向栏目组所推荐馆藏的孙桐生珍贵古籍文献向冯小平馆长进行了专访。

    孙桐生(1824—1904),字筱峰,又作小峰,别号左绵痴道人、卧云主人等。四川绵州(今绵阳市)人,晚清著名的红学家。咸丰元年(1851),孙桐生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中科章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署湖南安仁、酃县、安福、桃源县令,永州知府、彬州知州,在任多有政绩。

    孙桐生一生致力于诗文的撰写、编辑和刊印工作。著述颇多,为镂版赀,先后著有《游华银山诗钞》、《未信续》、《楚游草》、《永鉴录》、《彬案日记》和《卧云山馆文集》等;他编辑刊刻的有《明臣秦议》、《熊襄愍公集选》等;校刻了《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弹指词》、《忆旧词》和《国朝全蜀诗钞》等。其中《国朝全蜀诗钞》规模宏大,体制精严,该书共64卷,计选诗人362人,存诗5900余首。可谓清代蜀诗选本中集大成者,也是研究四川文艺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孙桐生在红学领域成就尤其显著,有“蜀中红学第一人”之称,他潜心研究、整理、编篡、编排、作序跋、再经过五年筹资镌刻,于光绪七年(1881)在湖南卧云山馆刻印出了《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百二十回),一时竟传为佳话。可以说孙桐生先生对《红楼梦》的流传与普及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我馆所珍藏的、被称为“蜀中红学第一人”——孙桐生的四种古籍(《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百二十回)》、《孙桐生书信集》、《孙桐生手稿》和《孙桐生生平记事》)是孙桐生本人的珍藏之宝,由其后人于1991年捐赠给绵阳市图书馆的。

    冯小平馆长向川报记者一本一本详细地介绍了这些书的内容、文学和艺术价值、撰写刊刻的背景及我馆收藏、保护、修复和再造出版的过程。

    这次专访的内容将通过四川日报社官方网进行在线视频播放和四川日报的“文体新闻”栏目进行刊登。这是绵阳市图书馆对外宣传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我馆特色文献、特别是古籍文献工作的最好途径。(文/图:胡 江)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