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内刊推荐
当前位置:首 页 -> 社科普及 -> 内刊推荐
中华文明母地--嫘祖故里盐亭 嫘祖文化研究第八期
点击次数:14639   发布时间:2012/8/24 10:56:18   信息来源:
打造“母亲节”文化品牌
助推盐亭创意农业发展
绵阳嫘祖研究中心评论员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发展已进入知识产业大发展时代。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精神力量,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文化的创意所释放的文化生产力已成为当今推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动力。
       嫘祖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之一,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盐亭是嫘祖故里也成定论,被载入《中国历史》教科书。盐亭作为“蚕丝祖神”圣地,世界丝绸文化源头得到了政府、学界的广泛认同。嫘祖文化是东方女性文化的光辉典范。嫘祖文化成了四川、绵阳、盐亭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
       嫘祖文化博大精深,其文化品味高、特色突出,开发价值大,如何激活她潜沉的能量为当今社会服务,是大家关心的大事。
       有人说:嫘祖文化的内涵丰富,是丝绸文化、是母亲文化、是蚕神文化、是寻根文化……等,这些说法都没有错。要全面开发实施起来,因受多方条件的限制,困难重重。
       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找出嫘祖文化亮点,进行深度开发。只要突破一点,就能逐步实现全面开发的目的。
       嫘祖文化的亮点是寻根,其核心是母亲文化。因为母亲意识是永不衰败的人类情结,他不受时代和地缘的限制。嫘祖故里激活嫘祖寻根中母亲文化能量为社会服务,才具有现实意义,其操作简单易行,事省效宏。
       嫘祖故里的“先蚕节”和“母亲节”是该地独具特色的地缘文化。前者是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尊祭嫘祖的祭节,由于时代变迁,逐渐被人淡忘,成了盐亭特有的地缘文化。后者是继承传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成长起来的现代文化品牌。他具有承载人类伦理情感共识,超越地域传播活力的优势,是嫘祖故里含金量高的品牌。
       盐亭处于巴蜀交汇点上,人文资源丰富,由于农业是该县的传统产业,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因受多方面制约,发展滞后。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我们只有将嫘祖文化溶入社会经济发展之中,试行走一条文化经济相结合的创意农业发展之路,方能发挥出嫘祖文化的能量,带动嫘祖故里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
       国际国内的很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资源甚至比原材料、能源的催生作用大,其深沉的历史积淀在文化的作用下,没有资源可再生资源,没有市场可拓展市场。经济增长只不过是实现更高文化目标手段而已。
       所谓创意农业,是利用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资源发挥创意,创新构思,研发、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产品或活动。使生产转型 ,结构升级,并融一、二、三产业发展于其中的模式,而盐亭所具有的条件与此模式相符。
       盐亭地形是山丘,山不高而秀丽,是全国绿化模范县,森林覆盖达67%,到处树林葱浓,是天然的氧吧。在青山绿水中,鸟语花香,田畴千陌,到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美丽的画轴中历代先贤赵蕤、文同、袁思尧……等故居点缀其间,人文母祖嫘祖的遗迹更是星罗棋布其中。全县从南到北,从东向西都是圣寨灵山。几十处祭祀嫘祖的寺庙香火不断,这构成了天下独一无二祭拜嫘祖的奇观。可见嫘祖文化积淀之深厚。如我们统一制定规划,将目前的破旧寺庙进行改造,嫘祖塑像艺术水平提高,环境进行整改,使寺庙以嫘祖文化为主体各具特色,这就成为了创意农业设计出的载体了。
       “母亲节”庆祝活动凝结着天下人对母亲的认同情怀,是创意农业吸引八方宾朋前来旅游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他将为创意农业的成功注入生机和活力,是对外宣传的名片。游人在嫘祖陵祭拜嫘祖后,又到这些景点体味嫘祖文化的深刻内涵,寻找母祖的圣迹,听听嫘祖传说,享受天然形成的“桃花园”似的风景,参加“母亲节”文化活动,祈福母亲的在天之灵的保佑,这是游人多么美妙的心灵净化之地啊!他产生出的精神吸引之力,必将超过只有感观刺激的景区。
       当上述设计成功后,创意农业产业初具规模,游人的到来,吃、住、行和花卉、水果、农牧、土特产、嫘祖文化产业的逐渐开发,丰富了嫘祖故里的产业内容。再将上述产业的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形成品牌。嫘祖文化能量被激活,旧有的农业格局改变,嫘祖故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翻开新的一页。
       目前,四川省古桑蚕文化旅游走廊的规划方案已为我们设计出前期打造方案,只要我们经过几年持之以恒地努力,盐亭嫘祖故里就会成为旅游经济县,嫘祖故里成为“西蜀伊甸园”的景区将扬名海内外。
 
嫘祖故里“母亲节”规程和礼仪
 
黄帝元妃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人文母祖,因大功德于世,至秦汉以来被历代帝王尊祭为“先蚕”,民间历祀为“蚕神”“行神”。为弘扬嫘祖精神,传承孝德文化,绵阳嫘祖研究的专家、学者认为:从古至今,嫘祖故里有祭祀“先蚕、蚕神、母亲”的习俗,将嫘祖的诞辰二月初十确定为“母亲节”,开展民间庆祝,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很有必要。现特规范庆祝“母亲节活动”规程和礼仪如下:
       一、指导思想
       该规程礼仪具有普及性、易操作,适用于殿堂、广场、庙宇等场所,广泛采用嫘祖故里祭祀“先蚕”的元素,融古今文象文脉于其中,能达到净化人们心灵,感恩嫘祖、尊爱母亲,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目的。
       二、陈设
       1、台上设:“母亲节”嫘祖像,戴龙、凤冠饰的仙童、仙女两位在像下,另选孝男、孝女各一位站像下。
       2、台桌上置三牲、水果、糕点、香蜡、花草、酒水。
       3、台下两旁有锣鼓、锁呐等乐队。
       4、气球、纸花、鞭炮。
       三、程序
       由致祭、施恩、祈福、告慰、献孝心组成。
       四、致祭礼仪
       1、致祭
       主祭人:
       时维公元二00    年,岁在       年二月初十,××民众谨具香花、酒醴、佳果致祭黄帝元妃嫘祖圣像前。
       洪荒始旦,黄帝居轩辕之丘;草昧初开,嫘祖生西陵之国,梦感王母,孕投彩凤,帝巡蜀土,婚配夫妇。首创种桑养蚕之法,复传抽丝编绢之术,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圣德懿行,古今独步,诞辰之期,为“母亲节”是以庆祝。
       嫘祖之名,玉振金声,百代子孙,共赞先祖之志;四海同胞,尽表赤子之心。
祷祝像前,举酒酹天,神驰意往,梦绕魂牵。盼我嫘祖,魂兮归焉!念我母祖,此情绵绵。
       仙童、仙女升临,孝男、孝女列位。
       敬献:(红鞋、包面、茧串、丝帛)。
       母祖威灵显,儿女上贡献,张家献红鞋,王家敬包面,李家贡丝帛,赵家挂茧串。
       主祭人:
       人有养育之恩,羊有跪哺之情。炎黄儿女血脉中流淌着嫘祖妈妈的血液,今生难忘母祖的恩和情。
       嫘祖功高日月,泽被万世,黄帝是中华民族子孙的父亲。敬孝的纸蜡早就在黄陵桥山燃起,嫘祖妈妈今天诞辰,理应受到儿孙们的顶礼膜拜。
       颂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或《嫘祖之歌》
       参加民众向嫘祖三鞠躬。
       主祭人:
       伟哉嫘祖   华夏之光   大智大慧   子孙榜样
       天下母仪   举世无双   恩德千古   万古流芳
       孝男:长江长  大海深!孝女:难述父母恩与情。
       孝男:孟母三迁断机为育子。孝女:岳母刺字史留名。
       孝男:子路背米俸父母。孝女:孟宗哭竹冬笋生
       孝男孝女:古今孝德惊天地,尊老爱幼中华魂!
       2、施恩
       主祭人:
       天生物人最灵,颂歌难尽父母情,
        恩爱化着千滴泪,魂牵梦绕疼儿心!
       仙童、仙女代母祖向在场民众发礼品。
       3、祈福
       主祭人:
       我们有多少甘苦要向妈妈讲
       我们有无数的心愿向母亲诉
       愿嫘祖妈妈的在天之灵,保佑儿孙们幸福、吉祥!
       众人:向嫘祖妈妈祈福,放飞心愿,抛放手中气球。(放鞭炮)
       4、告慰
       主祭人:
       锣鼓响,鞭炮鸣,母祖诞辰众欢腾,
今朝儿孙同天乐,母祖壮志永继承!
       (1)锣鼓、锁呐奏响。
             (风调雨顺,百鸟朝凤)
       (2)川戏唱腔:
             山青青,云淡淡,华夏兴隆庆圣诞。
母德巍巍震天地,孝德之心震九天!
       (3)舞蚕龙、桃子龙(众人向舞龙者撒纸花)
       (4)众唱颂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5)主祭人:“母亲节”庆典结束;
       5、献孝心
       (1)赠送母亲礼品、贺卡、花束或为母亲做一件家务事、写封信等。
(绵阳嫘祖研究中心)
 
嫘  祖  千  古  谜 (之七)
——天山
 
嫘祖故里的“母亲节”是炎黄子孙的节日
 
中国为礼仪之邦,《礼记·祭统》载:“凡治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黄帝元妃嫘祖是中华民族有史籍记载的人文母祖,因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大功德于世,至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尊祭为“先蚕”、民间历祀为“蚕神”、“行神”。嫘祖故里的人们自古就有将正月初八作为蚕日、二月初八作为“先蚕节”、“蚕神节”,嫘祖诞辰二月初十作为“母亲节”、九月十五作为“酬蚕节”庆祭的习俗。
       “先蚕节”是秦汉以来帝王认可的“官节”,每年都要在先蚕坛举行大型祭祀活动。“政亡节淡”,后来“先蚕节”成了个别地方祭拜嫘祖的民俗活动。“蚕神节”和“酬蚕节”成了四川盐亭民间寺庙祭祀嫘祖的节日,“母亲节”则是嫘祖故里人们对嫘祖的崇拜转化为对母亲表示感谢的约定俗成的节日。
       据史料载:西方“母亲节”的来源最早出现在古希腊。传说一男子去参加部落战争,因老母无人照料,于是在母亲堂前栽下了萱草陪伴母亲晚年。《诗经》里说:“焉有谖草,言树之背。”引用的就是这一故事。西方人据此将每年一月八日定为了感谢母亲的节日。1920年美国人安娜自己组织《母亲节国际协会》,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总统威尔逊签署了这一决议。目前西方有四十三个国家认可,但各国庆祝母亲节的时间都不尽相同。
       嫘祖故里的“母亲节”活动起源于秦汉民间,每到二月初十,妇女们就放假一天庆祝。宋《舆地纪胜》载:“潼川府蚕丝山,在永泰县(省即归盐亭)西(南)二十里,《九域志》云,每上春时,远近士女游此,以祈蚕丝。”这就是宋代所记当地人庆祝“母亲节”活动盛况。西方的“母亲节”根据的是希腊传说,确定的时间至今不到一百年,而嫘祖故里的母亲节存在古远,并有史可鉴,庆祝的是中华民族人文母祖、丝绸发明人,可见“母亲节”的原始地在嫘祖故里盐亭。千百年来,由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影响,造成了“父德巍巍,母爱茫茫”,中国人淡忘了自己的母亲不祭,而跟着西方人去祭洋娘去了,造成中华儿女都成了只有爹没有娘的孤儿的悲哀。
       母亲是人类最崇敬的人,人人血脉里都流淌着母亲的血液,母亲的广博之爱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母亲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嫘祖故里的“母亲节”不应只是一个地方的节日,他应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感谢母亲的盛大节日。
       嫘祖故里的“先蚕节”源于古代祭蚕神之礼,汉代祠先蚕,后周以西陵氏(即嫘祖)为先蚕祭,相沿清代,是该地民间的祭节,它成了该地独具特色的地缘文化,而不应随时代变迁任意改动,我们应很好地保护这一民俗文化遗产。
       “母亲节”根植于嫘祖文化,他既有史载,又世代流传下来,是人们对母亲的大爱如疆、无私奉献的纪念,我们应将她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没有中断传承的民族。祭仪活动历代浩繁,单官祭(公祭)的相关记载就有不少,民间祭祀活动则更是不计其数。祭祀的序列、等级、场地、日辰、规则、祭器、祭品都很讲究。
       天祭为古代最隆重礼仪,最早以黄帝配祭,而后又演变为五帝配祭。据《国语·鲁语上》记载:“有虞氏    黄,为行天礼以黄帝配祭之始。”
       明堂或称合宫,为古代帝王祭祀。蜡祭源于田间祭祀田神和百神。先农、先蚕坛祭源于籍田祭、蚕神祭。先医庙祭由元代三皇庙祭演化而来。传心殿祭始于明代,奉祭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周公、孔子……等先贤和圣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权灭亡,社也随之变易”。有的被淘汰,沉入历史长河,有的随着时代而蜕变。如今兴起的传统习俗活动或节庆日中还残留着原祭祀的印记。清明节祭炎帝陵、黄帝陵,民间则在祖先的坟头上挂清明祭祖。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祭屈原。民间采艾草,喝雄黄酒,防病。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祭天神……
       “五一”、“十一”等节是国际和国家规制的节庆日。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西方的洋节: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父亲节、母亲节等大举进入我国,使我国节日中西混杂。我国很多传统节日逐渐远离了人们,即使有节,其功能也被淡化了。
       中国民协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说:“‘洋节’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们一年到头过的全是‘洋节’,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节日本身吗?我们失去了历史精神与自己文化的情感。淡漠了民族历史尊严与文化的情怀。”
       节日的祭祀功效在于体现传统之力,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人们通过节日的庆祝、祭祀的参加,会使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加强,其作用非常巨大。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力的一个重要部份,是软实力。
       嫘祖是黄帝元妃,中华民族的人文母祖,她是中华民族的女性代表,功高日月,泽惠天下,理应受到炎黄儿女的世代尊崇。郁达夫悲愤地说:“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如洋母亲节取代了我们的传统母亲节,中华子孙就没有了根,没有了娘。
       细析我们传统节日被淡出,洋节大行于道的原因,不外乎是我们的传统节庆活动很多地方没有突破原来单调、贫乏枯燥的模式。大都是大同小异,脱离了当今人们追求时尚、欢乐、祥和、喜庆的心理诉求。而”洋节”这些舶来货,大都与时代合拍。经包装打扮,具有时髦性并融入商机。以捐献节庆礼物为由头,营造出人们献爱心的心理。参与者在没有信仰中如玩游戏般的自觉接受了他们的节日生活方式和文化。使我们的传统节日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显得过时,引不起参与者的热情。
       嫘祖故里适时规范母亲节庆祝活动规程礼仪,是对传统母亲节的继承和发扬。在祭礼中,我们去除了陈旧老套的程序,吸收了”先蚕节”的元素具有自主特色的文化理念。力求人们在参加母亲节活动时受到嫘祖文化的感染和精神享受,从而更好地传承它,使其功能不至流失。
       “母亲节”的陈设简洁,其祭品和祭器则是这场文化活动的道具,既具有古朴悠久的韵味,又不失时代的价值和观念。
       庆祝“母亲节”活动所挂嫘祖像,采用嫘祖故里汉墓中出土古人当蚕神祭的陶俑嫘祖像。该女性像面容慈祥、端庄,具有中华民族劳动女性雍容大方的特质。其时代古远,避免了今人新创作众多嫘祖像作品的歧见。除陵墓、寺庙祭、“先蚕节”不用外,各地庆祝都可使用。
       “母亲节”嫘祖像值得称道的是,设计者匠心独具地把嫘祖像放在大的时空里面,让人看后内心产生无穷想象。
       庆祝台上出现头戴龙凤冠的仙童仙女,象征龙凤呈祥,是黄帝嫘祖的神形化身。时空跨度大,但合情合理,让人感到惊奇、新颖。
       “母亲节”庆祝程序分为5项,由致祭、施恩、祈福、告慰、献孝心组成。程序巧妙地将嫘祖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展示了嫘祖故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庆典过程悬念迭起,使人回味无穷。
       “母亲节”活动是一场公众参与的文化活动,主祭人就是主持人,致祭采用孝男孝女和古代教子尊母的故事,让参加庆祝活动的人们在慎终追远中产生对嫘祖的崇敬,对母亲的恩情的感谢,从而达到“母亲节”活动感恩嫘祖、尊爱自己母亲的目的。
       施恩、祈福在“母亲节”活动中过程简炼,但文化内涵深远。让人们沐浴在母祖关爱、母亲恩爱的回想中产生心理诉求,祈祷嫘祖的在天之灵保佑子孙幸福、吉祥,祝福母亲快乐安康。放飞自己的心愿。
       鞭炮鸣响,又将参与活动者的思绪带回到现实,享受嫘祖故里的民间舞蚕龙、桃子龙民俗文化表演活动。
       “母亲节”活动结束时,人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抒发自己参与“母亲节”活动的感怀,将母亲节活动推向了高潮。
       献孝心是“母亲节”的场外活动,将人们感恩嫘祖、尊爱母亲变为自觉行动,选贺卡等礼物送母亲或做一件家务事帮母亲,将爱母之心落实到行动上。
       整个“母亲节”活动首尾相应,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孝德文化传统美德根植于心田,达到庆祝活动目的。
       一件创意文化作品,需在实践中进行修改完善,愿嫘祖故里庆祝“母亲节”活动象一株新出土的小树茁壮成长,成为炎黄子孙的节日。西蜀伊甸园——嫘祖故里盐亭定将成为炎黄子孙寻根拜母的圣地。
 
西陵古国是中华文明的母地
 
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伟大母亲,丝绸的发明者。她生葬之地嫘祖故里是人们长期寻找的地方。多年来,专家、学者为探寻这一千古之谜费尽了不少心血。
       嫘祖故里究竟在哪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开篇有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在西陵之地。
       西陵之地又在哪里呢?人们在洪荒时代留下的口耳相传神话传说中去寻觅信息,在古墓,原野发掘的文物器件中去分析,在汉牛充栋的古籍记载中去寻找论证。但神话传说太玄虚,古籍记载有限,文物出土又常常支离破碎。使嫘祖存在西陵古国盐亭有很多疑惑。但嫘祖发明丝绸,巡行天下传播种桑养蚕的事大家公认。嫘祖故里盐亭的遗存,史实最多,得到史学界的认可,被《炎黄汇典》载入的史册。四川省人民政府将盐亭“蚕丝祖神传说”确认为首批非物质遗产作了公布。2008年,《中国历史》初中教材已将盐亭是嫘祖故里载入教科书。全国各地有嫘祖遗迹的地方是嫘祖工作的地方,不是嫘祖故里已成定论。
       为了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的科学性,近二十多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分子人类学、语言学,从DNA等技术入手找祖先成了可能。这为用传统方法找祖先更进了一步。他为验证原研究结果的正误提供了更具科学性的手段。
       从一系列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古DNA测试显示,中国人群的迁徙路线图与考古学,历史学中的研究成果相衔接,一幅中华文明史的画卷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良渚文化优美绝伦的玉器是由百越人创造出来,6300-5000年的大溪文化是由苗、瑶族人制造出来的。他们与汉族人群同样带03型染色体。但他们已经有点变异,是03a4型,是在2万年前开始与汉族分开的。从五、六千年前中国族群分布图可得知,当时汉族祖先华夏族群,还只占着中国版图的一个小角。中国版图大多被其他族群所占据。
       分子人类学的专家研究表明:东亚族群的祖先,约2万年到4万年开始分化,一支自越南进入中国,并沿海岸线向北,成为百越和东夷族群的先祖,其中一支亚群在北部湾一带转而南下成为了南岛语族群的先祖。
       另一支族群则向云南进入四川,有的从四川又迁徙到达了黄河中上游,成为汉、藏、羌的祖先。其中的一支亚群在约8000至6000年左右向东向南扩展,成为华夏族群的先祖,而另外一些亚群则调头向西南发展,成为了藏、缅语族的祖先。
       从中国族群的迁徙图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古史很多千古难解之谜在 这一框架中都可找到它的线索。
       人类迁徙的目的是为了生存、繁衍。族群迁徙的规律,常顺山川之势前进。8000-6000年前华夏族群从云南先到四川后又到黄河中上游发展,壮大而成。
       四川巴蜀先天性气候暖和,林树蓊郁,花果茂盛,山谷相属,沟泽连绵,是群族狩猎,捕鱼,休养生息的最佳之地。成都平原地水多,直到大禹时代疏通九河之后,才成为蚕丛建国之地,“资阳人”、边堆山、三星堆、金沙遗址、嫘祖故里的刻划符号、祭天石璧等时代遗存都佐证了这一史实。
       当先期族群到巴蜀山丘之地占据有利居住地后,后来者只有到条件较差的山区地方生存。一部分见生存条件较差,只有又向黄河中上游地迁徙。地处巴蜀交汇之地的盐亭,是山丘地区。该地区山不高,沟不深,产井盐。不受地震山体垮塌,洪水淹没之害,被最先从云南迁徙过来的族群抢占。为了防外来族群的侵扰,逐渐组成了古史记载的西陵国。这时的国只不过是各族群的联合体。西陵国的形成,即是从部落联盟进入国家文明过程的中间环节。
       嫘祖在西陵古国首创种桑养蚕之法,编绢抽丝之术后,一束中华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在巴蜀的古西陵国升起。为该古国的生产力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这时从四川迁徙到黄河中上游的族群,历程漫长岁月,在西北大地繁衍生息。直到神农氏,轩辕氏时逐渐强大。这时的神农氏也进入“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的初始农耕时期。生齿日繁,民族发展壮大竞争加剧。南方的苗族部落九黎氏与神农氏部落、轩辕氏部落逐鹿中原。在中国大地上演出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古代部落大战,开创了中华族群从野蛮向文明过度的大变革的长剧。
       黄帝杀蚩尤,灭炎帝 ,天下归一。形成了中国融合各族群以华夏族群为主体的民族结构。为我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可见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起来的。对到黄河中上游迁徙的族群来说,巴蜀是他们的祖地。古西陵国的嫘祖发明丝绸是“四大发明”之首 ,该地是中华古文明的发祥之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考古学的成果来看,文明曙光出现时间久远。五千多年时期是华夏族群创造发明高发期,黄帝时代代表中华文明起源时代,它只不过是约定俗成的象征时代。而此时炎黄二帝先祖迁徙的母地巴蜀西陵国,嫘祖发明蚕桑丝绸,开出了影响人类衣着文明绚丽之花,在华夏大地是举世瞩目的。黄帝和各部落知道老祖宗的故地嫘祖作出了这一项辉煌的贡献,怎能不激起他们争相寻根认祖学习这一技术壮大自己呢?盐亭嫘祖故里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当地嫘祖和黄帝的地缘文化,黄帝、蚩尤在西陵争相与嫘祖联姻的传说,无不佐证这一历史。
       黄帝到西陵国寻根拜祖并娶嫘祖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后来黄帝将两个儿子青阳、昌意降居江水、若水的历史记载更充分说明中原族群与巴蜀有着不同一般的亲密关系。
       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分子人类学,古DNA测出四川悬棺不是巴人,而是百越人,都科学地证明巴蜀族群与华夏族群有共同的先祖,原华夏族群是由巴蜀迁徙出去的。
       中华民族儿女泛称为“炎黄子孙”只是形象性的比喻,科学检测结果表明炎黄子孙都有共同的血缘,都是来自一群共同的先祖。
       炎黄二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嫘祖是黄帝元妃,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母祖。巴蜀是华夏族群的史源之地,西陵古国就是中华文明的母地。
 
资    讯
 
《绵阳市志》将嫘祖载入史册
007年12日,《绵阳市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绵阳市志》分上、中、下三册,共115万3千字。在志书的第二十八篇人物第三章“人物评传”中刊载“嫘祖评传”如下:
       “盐亭县祭祀嫘祖源远流长,据手抄本唐赵蕤的《嫘祖圣地》碑文记载,盐亭为纪念嫘祖修的嫘轩宫,先秦时代就有,以后经历代修葺,每年正月初八和二月十日,要在嫘轩宫举行隆重祭典。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潼川府蚕丝山在永泰县(今属盐亭)西二十里,”《九域志》云:“每上春时,远近士女游此以祈蚕丝。”盐亭祭祀嫘祖的传说一直延续至今。”(王德奎)
 
王堂甲编写的《嫘祖故里地缘文化》出版
 
2008年12月,王堂甲先生收集整理的《嫘祖故里地缘文化》一书,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地缘文化涉及的内函极其丰富,地名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该书共收集整理出盐亭境内200多处地名与嫘祖文化有关的资料,这进一步说明了盐亭嫘祖文化积淀之深厚。
       王堂甲先生系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绵阳《嫘祖研究》期刊副主编。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嫘祖故里地名地缘文化研究的空白,是对嫘祖文化研究作出的一大贡献。
(彭德绪)
 
绵阳嫘祖研究中心举行迎春座读会
 
2009年1月26日,绵阳市嫘祖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与文化、文艺界的领导一道举行了迎春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大家总结了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全体专家、学者仍然坚持研究嫘祖文化,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政府、学界已定论嫘祖故里就在盐亭,盐亭是嫘祖故里被载入了《中国历史》初中教科书。这是嫘祖文化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大家认为:嫘祖故里在盐亭也被定论,嫘祖故里的“母亲节”起源于秦汉,宋《舆地纪胜》史书有载。今后我们应,规范“母亲节”礼仪,先从盐亭、绵阳(古时都属西陵国)开始,恢复民间“母亲节”庆祝活动。使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优秀的孝德民俗文化传统得到传承。绵阳市文化馆温芬馆长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她为“母亲节”精心制作《嫘祖之歌》的有关情况。(勾永安、王佐)
 
盐亭嫘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蒋   志
 
走进盐亭,处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嫘祖文化氛围,有以“嫘祖”冠名的公园、水库、道路、山坡、桥梁、商店;有大量供奉嫘祖的观、宫、寺庙;有许多有关嫘祖的传说及其遗迹;有祭祀嫘祖的民俗活动……这些都说明嫘祖文化现象在盐亭已经是客观存在,不论学术界怎样争论嫘祖是否生于盐亭,但盐亭的普通百姓世代传说嫘祖生于盐亭,崇敬嫘祖的活动已延续了千百年。盐亭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蚕桑、丝绸产地,早在千年前“鹅溪绢”以及“西陵绸”已享誉全国。因此,在这里崇敬蚕桑、丝织业的祖师---嫘祖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现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所编《炎黄汇典》巳确认盐亭为嫘祖故里,并认定盐亭为“嫘祖文化圣地”。所以用不着去争辩嫘祖是否生于盐亭,而是面对盐亭客观存在的嫘祖文化,去认真的研究它,弘扬它,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何谓嫘祖文化?嫘祖文化就是千百年来,人民在崇拜嫘祖的过程中, 逐渐积淀成的一种文化。中华民族有尊敬祖先的优良传统,各行业也有崇敬本行业的发明者、祖师爷也是保护神的优良传统。嫘祖既是人文女祖,黄帝元妃,中华民族的母亲,又是蚕丝业的发明者、保护神,她与黄帝一道,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勋,因而受到炎黄子孙的崇拜,特别是丝绸产地人民的崇拜。这种对嫘祖的崇拜,一代又一代延续,经几千年的积淀、固化,形成了嫘祖文化,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它是一种亚文化,是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按文化结构来说,嫘祖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物质文化,能用视觉、听觉感知的嫘祖文化现象,包括纪念嫘祖的祠堂、庙宇、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手工艺术等。在嫘祖遗迹之处又往往有嫘祖的民间传说故事。盐亭县金鸡镇是嫘祖出生和归葬圣地,这里纪念嫘祖的地方特别多,有 嫘祖陵。嫘轩宫(又名西陵宫),嫘祖文化纪念馆。纪念嫘祖的地名有嫘祖坪、嫘祖山、嫘祖穴(相传为嫘祖出生地)。此外盐亭高灯镇街后灯杆山上有一座嫘祖宫,据说这里是嫘祖教民栽桑养蚕处。农林镇玉龙山有嫘祖阁,八角镇过岗楼有高15.3米的嫘祖摩崖造像。在盐亭与嫘祖有关的地名约四、五十处之多。有关嫘祖传说也有五十多则。何天富先生收集整理出版了《嫘祖传说》一书。现盐亭的嫘祖传说已经列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的有关嫘祖的戏曲、诗歌小说都属嫘祖文化。
       (2)行为文化:民众为表达对嫘祖的崇敬之情,每年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嫘祖的典礼和热闹的庙会。盐亭县祭祀嫘祖源远流长,据唐代赵蕤写的《嫘祖圣地》碑文,盐亭为纪念嫘祖修的嫘轩宫,先秦时期就有,以后经历代修葺,每年正月初八和二月十日,要在嫘轩宫举行隆重祭祀典礼。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潼川府蚕丝山在永泰县(今属盐亭)西二十里,《九域志》云,每上春时,远近士女游此以祈蚕丝。”这是历史文献记载的盐亭祭祀嫘祖的活动,距今已有千年,这种民俗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祭祀活动非常隆重、热闹。
       以上两个层次属于嫘祖文化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崇拜嫘祖的文化现象?也即是说人们为什么要崇拜嫘祖呢?这就是嫘祖文化最核心的层次,精神文化要回答的问题。
       (3)精神文化:嫘祖之所以受到炎黄子孙的崇敬,产生上述嫘祖文化现象,是因为她有大功于中华民族。她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技术,使我国成为闻名于世界的“丝绸之国”;她参予了轩辕营造宫室、服装、车舟等工作,又参加造兵器、战车。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 大战于涿鹿,取得胜利,统一中原各部,黄帝成为天下共主。统一天下后,嫘祖与黄帝一道,巡视各地,所到之地热心传授教百姓种桑养蚕,缫丝织绢,缝制衣服的技术。由于操劳过度,死于南巡途中。从民间流传的故事来看,嫘祖自幼勤劳朴素,聪明伶俐,孝顺父母,友爱族人,助人为乐,惩恶扬善。她的发明造福于全人类,她的精神感动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嫘祖精神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点:(一)敢于创新的精神;(二)善于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三)维护各民族、部落的团结,和谐相处的精神(四)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本主义精神;(五)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嫘祖精神是嫘祖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或者说其高层次的抽象的部分。值得炎黄子孙世代传承。
       嫘祖文化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党中央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胡锦涛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国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反腐倡廉,除发扬革命传统道德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外,还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在嫘祖身上表现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源头之一,大力宣传和学习嫘祖精神,弘扬嫘祖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嫘祖文化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的价值。嫘祖文化的第一、二层次都是品位很高的人文旅游资源, 第三层次则是“嫘祖文化之旅”的灵魂。
       盐亭县处于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的过渡带上,地貌多为馒头状、桌状的山丘,其自然风光不如绵阳市北部那样有雄伟险峻的山岳,奔腾咆哮的急流,幽深神秘的溶洞,自然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奇特,要在这种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只有打好嫘祖文化这张牌。嫘祖为中华民族之母,凡华人所在之处都存在着对她的崇拜。因此中华寻根之旅不仅寻炎帝、黄帝,也要寻嫘祖。这就意味着盐亭的嫘祖文化旅游不仅有国内市场,也有海外市场,很有开发价值。
如何开发盐亭的嫘祖文化旅游资源?
       (1)     旅游发展的方向定位应当是以嫘祖文化旅游为主体,结合农业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应当是以本地和周边客源为主,逐步推向国内和海外市场。
       (2)     加快城郊嫘祖坛公园建设,为本地蚕农和外地游客提供一个主要的祭祀嫘祖的场所。嫘祖文化纪念馆中陈列的图片、文物还需大量充实。嫘轩宫、嫘祖宫、嫘祖阁等祀祭嫘祖的地方,当然不排除供奉佛、道、儒诸神,但要突出嫘祖。对嫘祖的塑像的艺术水平亟待提高。
       (3)     盐亭嫘祖文化旅游应与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结合。盐亭是低山丘陵,绿化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森林覆盖面达60%以上。山虽不雄伟,但十分秀丽;水虽不壮阔,但非常清澈。片片桑园堆碧滴翠,块块水塘,莲荷飘香,好一派田园风光!很适合开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在这些绿水青山中,嫘祖的遗迹游踪星罗棋布。这就提供了嫘祖文化旅游与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结合的客观条件。盐亭城镇、周边,特别是绵阳市的工薪阶层、离退休老人提供了很好的旅游休闲好去处,在这里既能欣赏田园风光之美,又能感受到嫘祖文化的氛围。
       (4)     嫘祖文化旅游资源应与盐亭其它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结合。盐亭地灵人杰,不仅出了个嫘祖,在全国以致世界闻名的还有李白之师赵蕤,他的著作已有六十多个版本在海内外流传。北宋书画大师文同的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现代,则有中共川西工委的领导人袁诗尧烈士、史学界的大师蒙文通……这些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在盐亭留下的故居或坟墓及遗迹游踪都是旅游资源,也有开发价值。盐亭还有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莲花湖,这些都应当与嫘祖文化旅游整合起来,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络,这样可以相得益彰,丰富盐亭旅游的内容。
       (5)     应当把盐亭嫘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放在“绵阳大旅游”,以致巴蜀旅游的大背景下来进行。不能把嫘祖文化旅游看成孤立的一个点。江油的李白文化旅游、北川的禹羌文化旅游、梓潼的文昌文化旅游,还有川西北南至成都东至阆中,北至广元、青川的三国文化旅游;闻名中外的九寨沟、黄龙、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盐亭嫘祖文化旅游应放入绵阳、四川这个大的旅游网络之中,取得一席之地。
       (6)     加快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行”的方面来看,目前到绵阳的高等级公路已通,东南已通到阆中、南充。南边还需与绵阳到重庆的高速公路衔接,形成盐亭与重庆、成都等大城市的交通网络。县域内至主要几个嫘祖文化景点,如金鸡、高灯都有公路,到嫘祖陵、嫘轩宫还应有公路相通,现在上嫘祖陵还要爬几百级盘山路,对老年游客就有限制。
       (7)     设计好有嫘祖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在嫘祖陵附近发掘的汉墓中的养蚕女陶俑造型生动传神,艺术水平很高,可以作为蚕神嫘祖的形象,复制成陶瓷雕塑,作为旅游纪念品。盐亭自古是丝绸重要产地,鹅溪绢、西陵绸誉满全国,应当恢复生产,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总之,盐亭嫘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大有可为,还需认真规划,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嫘祖文化旅游享誉全国,吸引海内外的游客。(作者:绵阳师范学院教授)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唐·孟郊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母亲情
 
何 天 富
天地凝铸中华魂       万物哺育众子孙
炎黄儿女思嫘祖       血脉涌动恋娘亲
水有源,树有根       寻根探源一脉承
四海兄妹心相印       千丝万缕骨肉情
母亲制衣暖天下       母亲倡嫁光文明
母亲辅政金瓯统       母仪九族百业兴
母亲情,暖人心       母亲功,颂不尽
母亲德,育众生       母亲恩,书难馨
长江长,大海深       雨露滋润万物灵
长江虽长有源长       母亲恩德胜星辰
长江长,大海深      雨露滋润万物灵
长江虽深能斗量      相思母亲泪倾盆
 
黄帝嫘祖;黄陵盐亭
李  达  昌
 
每当我去陕西祭拜黄陵,
总会想起家乡四川的盐亭,
盐亭是嫘祖的故乡,
嫘祖是轩辕黄帝的夫人。
祭拜黄陵不能忘记嫘祖,
嫘祖是华夏民族的母亲,
母亲同父亲一样伟大,
我们都是黄帝嫘祖的子孙。
嫘祖发明了栽桑养蚕,
共同创造了五千年的文明,
嫘祖和黄帝一样在我心中,
盐亭和黄陵一样青史留名。
啊!黄帝、黄陵,
中华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
啊!嫘祖、盐亭,
我们光耀万代的民族之魂!
黄帝嫘祖,黄陵盐亭,
都是文明古国的圣地,
都有神圣民族的精灵,
我们都是黄帝嫘祖的后代,
永远不变的龙的传人!
(作者:西南财大博士生导师、教授)
 
蚕丝祖神传说(之三)
——蜀 夫
 
金二伯青铜跪俑的故事
1995年,金鸡镇人们在嫘祖殿旧址处挖掘出古桑化石、石刀、石斧、石锤、陶蚕等古文物时,又出土了一尊,高60厘米的青铜跪俑。该跪俑被四川省博物馆鉴定为比三星堆更古远的文物。李学勤说:“成都金沙遗址所出土文物多与三星堆接近,出土了不少石质像姿态都是跪着的,反缚双手,正和盐亭的铜跪俑相同。”
       该出土的青铜跪俑纵目,反缚双臂,身着左衽、背部有丝纹的服装,头有两角冠戴。据民间传说他是"金二伯"的青铜跪俑。
       相传,金二伯是古西陵国的“观天司”。常住今盐亭县城南面的大衣落和小衣落山上,负责推演四时八节,指导西陵国农事,在西陵国中德高望重。
       嫘祖发明蚕桑丝绸后,声名远播,被推选为西陵部落酋长。部落在她的带领下如日中天。四面八方的部落头领、纷纷前来交好。有的为了学习技术,有的前来联姻。苗部落首领蚩尤,派人以寻根为名,又献俪皮,又陈兵于西陵边境。嫘祖认为,蚩尤持强凌弱,单靠武力扩大领地,无仁爱之心,婉拒了蚩尤。对中原有熊部落首领黄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是明天道之人很看重。于是,派歧伯到中原献丝探视黄帝情况。黄帝见西陵部落送来丝绸,惊叹不矣!要歧伯带领他到西陵国认祖寻根,拜见西陵国酋长嫘祖。黄帝率部份兵将同歧伯一道到了西陵国。他见该地桑园成片,人们穿丝着绸,眼界大开,连连称颂。
       嫘祖与黄帝几次交谈后,觉得黄帝志存高远,养性爱民,愿与黄帝部落联盟,并结为秦晋之好,实现自己天下大统的抱负。
       黄帝见嫘祖非同一般,是女中英杰,忙向嫘祖送上了七色染料,并答应整训西陵兵马,送来战车,增强部落防御实力。
       嫘祖和黄帝联姻后,又商定两部落联盟,在西陵部落掀起了轩然大波。以金二伯为首的部分人认为,嫘祖是出卖西陵国。经多方工作,大多数人支持嫘祖的主张。但金二伯坚持已见,在部分人的怂恿下密谋行刺黄帝。谋杀黄帝失败后,金二伯叛逃。部落避免了一场大的动乱。嫘祖与黄帝顺利成婚。
       嫘祖带着种桑养蚕织丝技术到了中原,中原丝绸得到广泛推广。
       嫘祖到中原后,随着时间的变化,西陵部落人心不齐。原支持金二伯的人旧事从提:嫘祖嫁给黄帝带走了一些技术人员,影响了西陵,才出现了今天境况。有的说:“金首领当时就没有错,如杀了黄帝,我们的日子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了。不如把金首领找回来做首领,西陵国定会再兴旺起来。”
       面对西陵部落人心混乱,议论纷纷的局面,部落头领们在云毓山上召开了紧急会议,统一了大家的看法。西陵与中原联盟后,蚩尤等部落再没有侵犯我们。如今黄帝已灭了炎帝,杀了蚩尤,天下逐渐统一。对金二伯宽宏处理,嫘祖的决定是正确的,决不许再为金二伯翻案。为使部落人心齐,必须让金二伯向部落人谢罪。金二伯虽躲藏,要铸出金二伯反缚双手的铜跪像,向人们认罪。
       跪拜在古代人际交往中是一种礼仪,有严格的等级成分,它一般是下对上,少对老,贱对尊的尊敬。有卑身俯首,诚心诚意之意。反缚双臂,是强制罪人的方法。铸出跪俑像的目的是警示后人。
       金二伯跪俑像铸成后,部落议论平息了。后来蚕丛氏上承蜀山氏在蜀称王后,古西陵国逐渐衰败,沉入了历史的长河。金二伯跪俑被埋在了嫘祖殿下,直到二十世纪才面世。它给今人记忆下了古西陵国中发生的一段历史故事,现还在嫘祖故里盐亭广泛流传。
 
“三锅桩”的传说
 
嫘祖故里高灯镇龙盘村的山坪上,有三墩“品”字型的巨石。三墩巨石大小不一,光滑坚硬,从古至今都不风化。传说,这三块巨石是嫘祖发明安锅、造灶、煮茧、炕茧、抽丝的遗存,人们称此地名“三锅桩”。
       相传,嫘祖发明野桑蚕家养后,桑茧抽出丝,丝线编成片,丝片连成了丝衣。第一件丝衣的制成,惊动了西陵部落的人们,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跟着她,学起了养蚕抽丝制衣的方法。
丝衣穿在人身上,冬暖夏凉。改变了人们穿兽皮着麻衣的习惯。部落人养蚕积极性空前高涨,蚕茧产量倍增。
       蚕茧一多,麻烦事出了。蚕茧没有抽完,就羽化为蚕蛾。茧被蛾咬破,抽出的丝全成了短节节。大家都来找嫘祖,嫘祖也没有办法,心里十分着急。歧娘见嫘祖坐卧不安,安慰她说:“凤儿,没有啥,这短节节丝不是可以像麻一样搓成线,丝一样可用吗?”阿娘所说,嫘祖早就想到了,但短节节丝抽起来费工费时,怎能与好茧抽出的丝相比呢。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刚一闭上眼,脑海里尽是蚕蛾在飞。昏昏沉沉中,一白胡老者笑着对她说:“我是土地,王母娘娘叫我给你送来三块石头,就在龙盘山坪上,你定会有用。说完就不见了。嫘祖被惊醒,回忆梦境,也想不出这些石块有什么用。”
       第二天起床,她向阿娘说了昨晚梦中情况。歧娘说:“凤儿,梦从心生,你一天都在想抽丝的事,晚上睡不好,不要想起病了。”
       嫘祖拉着阿娘说:“阿娘,你跟我去山坪看看吧!”歧娘没办法,只好跟着她来到龙盘山坪。果然,这坪上有三墩巨石成“品”字型立在山坪上。她们围着三块石打转,始终没有想出这三块石头的用处。阿娘说:“三块石头顶口锅,这三块石头那么大,那有哪么大的锅啊!”
嫘祖听阿娘一说,惊喜万分说:“阿娘,三块石头可有用啊!我们把茧放在锅里煮,不是就不出蛾子了吗?”
       歧娘一听,吃了一惊,这丫头说的有理。说:“你真是鬼精灵,不妨回去试试。”
       回家后,王凤叫大家将茧子放在陶锅里煮后再抽丝,解决了茧子出蛾的困境。
       第二年,家家蚕茧大丰收。人们摘茧后,白天黑夜忙煮茧,由于陶锅小,还有很多茧未煮完,蛾子又飞了出来。屋内屋外蚕蛾乱飞成团。嫘祖急得跑出屋,在院子里打转转。她在院子里捡了三块石头,摆成:“品”字,又随手在三块石头上放了一块小石板,又站起来想啊想,也没想出办法。
       阿娘在屋内撵乱飞的蚕蛾,喊道:“凤儿,快给灶里加把火,我忙不过来。”
       嫘祖急忙回到灶房里去添柴火,火红的灶堂照着嫘祖消瘦的脸。她眼前一亮:何不用三块石头垒灶,用大石板放在灶上,先将茧子烘干,蛾子不是就出来了吗?
       嫘祖将自己的想法给阿娘一说,歧娘认为可行。于是帮她用石头垒起了炕灶,上面放石板下面生火。茧子经过火炕后,果然不生蛾了。这可乐坏了嫘祖。
       嫘祖用石头垒灶烘茧的方法简单易行。彻底解决了茧出蛾的困难,很快在西陵部落得到了推广。使人们一年四季都可抽丝了。至今各茧站还沿袭着嫘祖发明炕茧的办法。
       从此,“三锅桩”的三墩巨石被嫘祖故里人们称为嫘祖发明安锅、造灶、煮茧、炕茧、抽丝的遗存神石,至今还默默地矗立在龙山盘村公路右侧。
 
●  组  稿
三元乡笼子寨会仙观景区嫘祖文化管理委员会
杨贵元    何天贵
三元乡文化站
谢小容
 
神奇的三元笼子寨
      三元乡笼子寨会仙观景区嫘祖文化管理委会
三元乡文化站
 
三元乡地处盐亭腹心地,距县城三十公里。三级标美油路直通场镇,水泥路直达景区。西魏时盐亭“以近盐井”而得名。三元境内原盛产井盐,地下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已开油气井8口。森林覆盖率80%以上,境内青山逶迤,田园秀丽。至古是名道、高僧、宿儒悟道修身之处。解放前就建有宏济中学,著名史学家蒙文通曾在此地就读。人称该乡为“文化乡”。
       该地神奇的笼子寨和会仙观景点远近驰名。
       笼子寨海拔600多米,气势恢弘,古木参天,雄居群峰之上。远看山顶古柏造型像一顶大的官帽,山顶似一颗双头蚕笼放置在顶峰而得名“笼子寨”。相传,是王母娘娘失茧留在人间,幻化成为的一座山寨。该寨是黄帝与嫘祖联盟之所,是他们谈情说爱之地,又称该寨为“爱情寨”。寨顶上面积长约330米,宽约160米,高60米。四周悬崖峭壁,只有寨东有石门一道可曲径而上。明代乡绅民众为防兵匪,曾在寨顶四周筑有炮台,挖战壕达2米多深,宽0.9米。至今还可寻其踪迹。山顶古柏众多,四季青翠,远眺云海群山,让人心旷神眙,近临寨顶鸟语花香,清新宜人。
       清末民初,乡村名士杨太虚在真常观怒收白鼠精,开了杀戒,触犯道规还俗长居于此。设馆授业,教化群儒。至今留下有穿逗瓦房三间,悬棺墓地,“龙蛇体”诗碑等文物。进入山寨,建有颂扬嫘祖功绩的“圣寨灵山”牌坊一座。
       笼子寨山腰,有一座混圆小山。相传是嫘祖养家蚕遇鼠害,王母娘娘派七仙女灵化为猫的居住之地,故人称为“七猫山”。
       “圣寨灵山”牌坊北峰是“安柏山”,山上有道教庙宇一座名“会仙观”,该观由七座正殿组成,六个庙院错落有致相连成片。相传,该地是嫘祖、黄帝来此处休息时,天地灵气汇聚在此。后来众仙见此山梁通天地之灵,常前来采天地之气。有一穷书生叫安柏,曾到此山采药济人,遇八仙点化,于是集资在此山修建庙宇。人们以他的名,称该山叫“安柏山”,所修的庙宇叫“会仙观”。现观内还塑有嫘祖像,保存有《地母经》篇章、扬太虚龙蛇体诗文和文集。
王母失茧化灵山,    峻峰苍柏拔九天,
嫘轩鸾凤“爱情寨”,留得神奇在人间。 
 
笼子寨地名考
据《嫘祖传》载:王母娘娘在天庭丢失蚕茧一颗,落入人间,变成了一座高山。黄帝来西陵国拜访嫘祖,在玉龙山为西陵国训练兵马。他在山顶见远处有一高山,峻秀高耸,气势非凡,相约嫘祖前来。他们循着山间小径来到笼子寨山顶,远眺四周,群山潮涌,烟波浩渺,清风徐来,花香扑鼻。
       轩辕黄帝身处其间绝口称赞说:“天神造就如此多姿多彩的河山,真让人心醉,让人乐而忘返啊!”
       嫘祖也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回答道:“天神造这般仙景,身处此地,心旷神怡,凡尘俗事皆忘。”
       两人的感情波涛在心中汹涌,双方的男女之情爱在升华。互相目视着对方,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两人在山顶草房中由歧伯主持举行了联姻仪式。喝了象征爱情甜甜酸酸的当地“爱情汤”——醪糟。他们住了几日后,离开时来到半山坡,都回头相望住过的山寨,留恋不矣!嫘祖说:“轩辕哥,此山是你我俩人终身难忘之地。山顶草屋里留下了你对我的情,我对你的爱。你看此山顶,像个双头蚕笼放在上面,这几天你与我在蚕笼里过着甜蜜的日子啊!”
       轩辕黄帝看着山顶说:“风妹,此山真的像个大蚕笼,我们像两条桑蚕缠绵在一起,欢乐在一起,让我俩共同为天下人的幸福吐丝织茧吧?这山顶的大蚕笼就是你我共同吐丝织笼的开始之地。我们就叫此山为‘笼子寨’吧!”
       嫘祖笑着说:“这名字取得好,就叫‘笼子寨’,它是我俩结缘之地,是‘爱情寨’,终身难忘。”
       嫘祖和黄帝走后,从此人们称此山为‘笼子寨’,是黄帝、嫘祖的‘爱情寨’至今留传了下来。说以怪,这山上做出的醪糟曲药,从古至今,远近闻名。
 
会仙观的传说
 
相传,会仙观是嫘祖和黄帝从笼子寨下山时休息之地。嫘祖、黄帝走后,众仙人见此山梁上通天之阳,下接地之阴,是修练的好地方,常聚在该地修练功业。
       有个穷书生叫安柏,博学多才,但终不为世用,穷得没吃没穿。他精通医术,来到此山梁上采“一支箭”草药为人治病。(至今山上还有此种草药)
       一天黄昏,他又饥又渴,回到窝棚前,见八个乞丐正坐在地上喝酒吃菜。他被拉来坐下,见他们喝的是玉液琼浆,吃的是山珍海味。心想:穷讨饭的哪里得到这些美味佳肴,准是偷来的,抢来的。君子不吃嗟来之食,志士不引盗泉之水,他准备离去。乞丐们拉着他,劝他吃点喝点。安柏想,这是拉我入伙做偷鸡摸狗之事。勃然大怒,拂袖而去。身后传来一阵大笑声。
       忽然,风声大作。安柏回头不见几个乞丐,地上酒菜全无。他找遍四周,不见踪影,只好回到自己的草棚里躺下。
       梦中,安柏又见到了这八个乞丐,原来他们是八大神仙。神仙向他说:“你穷不失志,饥不妄食,是人间君子。你将剩下酒菜吃后,还你青春。”安柏惊醒,果然口中酒味菜香不绝。天亮起床,原来满脸皱纹不见,灰白鬓发已变青。众人见安柏容貌变化,询问其故,安柏如实回答。从此,他声名远播。
       安柏为感谢八仙点化之恩,化缘集资在此山修庙宇。多年后,起了山门“洞天福地”,建起了嫘祖殿、玉皇殿、观音殿、太上殿、文昌殿、太虚殿......七座正殿,六套庙院。将此庙宇命名为“会仙观”。安柏活到百岁高龄无疾而终。人们怀思他,把此座山称为“安柏山”。
       会仙观建于隋朝,历史悠久。解放后,被国家作为粮仓,六、七十年代被拆。近年来,民间自筹资金又逐步恢复了原貌。平时香火鼎盛,节假日人流如织。观内设有扬太虚书画、文集展览室、嫘祖文化室、文物室、会仙观茶楼,是嫘祖故里人们向往的旅游圣地。
 
乡村名士杨太虚
 
杨太虚,名善盛,字体仁,号生庵,道号泉石散人,1874年生于盐亭三河乡,为东汉关西夫子杨震后裔。一生通医术,长经史,善诗词,博学多才。
       民国初年,在净铭真常观拜师从道,修练法术。相传,真常观附近有座铜鼓山。山中有一只白鼠已修练成精,人称“白鼠精”。白鼠精见真常观红光四溢,已知杨道师功夫不浅。如等他修练成“五雷掌法”后就能呼风唤雨,收妖降魔。白鼠精修的是偏门左道,恐杨太虚功德圆满后会祸降她子孙。于是,遁入真常观打算阻止杨太虚功德圆满。
       白鼠精先变成一老汉,来到杨太虚禅房前。只见禅房内,旌幅高悬,香烟燎绕。众神像下,杨太虚正襟盘坐,口朗经文。如我毁其经文,那杨太虚不就功归一溃了吗?我何不用分身术引他出来,那大事定成。于是他杵着手杖上前道:“杨道师,行行好,我已八十有二,明日是寿期,求道师赐龙蛇体‘寿’字一帖,望道师成全。”杨太虚平时乐于助人,起身走出禅房,磨墨铺纸,正要集精、气、神于一身挥毫。转念一想,不知施主所用“寿”字大小。于是收神放笔问道:“‘寿’字方寸几何?”见没回音,抬头一看,老汉呆立。忙开天眼,诊看何故。一看老汉非人,是鼠类。大吃一惊,将手一甩,口中说“去”。这时白鼠精分身的神才到禅房拿起经册,知事有变收神体合一。杨太虚口中“去”字一出,就将他甩出庙门外几丈远。
       一计不成,又生二计。过几天后,白鼠精又变成老妪前来真常观烧香拜佛。打算与杨太虚身体接触,输入她练就的“乱魂大法,”使杨太虚修练走火入魔。她见杨太虚从太虚殿上香下来,忙上前求杨太虚诊治心口绞疼之症。杨太虚将她带到禅房,先望、闻、问后,又叫她伸出手切脉。刚将手切着老妪手,一股冰寒之气直透他手指。忙松手,启开天眼一看,又是白鼠精。怒火中烧,喝道:“你本异类,两次来我处滋事,是何道理?”白鼠精见又被戳穿,又哭又闹说:“好个修道之人,见死不救,妄为道本。你今天不给我治病,我就要撤你的道坛。”边说边用手中的棒打翻香案。杨太虚见状,火冒三丈,就要发作。转念一想,出家人慈悲为怀,只挥动衣袖说:“井水不犯河水,你出去吧!”这白鼠精就又被甩出庙门外。
       两次失手,白鼠精回家闷闷不乐。见儿孙们修练勤奋,一想,今后都要遭灾祸。把心一横,就是费我八百年功业,也要保护好我的儿孙们。下定决心,要与杨太虚斗个鱼死网破。
       有一天,她得知杨太虚到二房弯为一家老人治好了病。于是她变为二房弯老人家的大姑娘,提着酒罐到真常观答谢杨太虚。杨太虚见过此姑娘是病人家的人,忙热情施理,引入房内让坐。姑娘上前道:“我母亲病已好,今派我前来送酒,感谢杨道师救治之恩,不成敬意,万望道师笑纳。”边说边打开酒罐,靠近杨太虚。杨太虚没有提防,姑娘将酒洒向杨太虚,并手拉着杨太虚,撕开上衣,露出白嫩肉胸。娇滴滴地说:“道师我连人一并送你。”边说边倒在杨太虚的怀里。杨太虚顿时神魂四散,不由自主地说:“姑娘,你这是误我道行,这如何是好?”姑娘正色道:“你脸面也沾我的经水,你的手也摸了本姑娘的酥胸,你道规已破,还能练成”五雷掌法“收我铜鼓山子孙吗?”杨太虚如梦初醒,方知又是白鼠精所为。怒从心中起,使出五雷掌法向姑娘推去。这一推,顿时火花飞溅,红光四溢。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姑娘现变成了白鼠精。杨太虚本不想伤它性命,只想教训教训它。谁知“五雷掌法”的收式之功已被白鼠精的经血所污。心内神魂不聚,白鼠精被当场击毙,后悔不矣。
       自悟道:正与邪、魔与道该由心生,祸福一体矣!自己已开杀戒,还修什么功业,只得离开真常观。
       杨太虚知道笼子寨是嫘祖、黄帝联姻之地,该处天地灵气厚重,于是在笼子寨山上嫘祖、黄帝居住过的地方创办起了“存古”学校。他云游四方,为民众治病疗伤。所得钱粮,概作办学之用。脚迹遍布南充、西充、南部、盐亭、三台、射洪等县。各地学子纷纷前来笼子寨授业,短期内便收有170多名学子。四川大学历史教授蒙文通也曾在此读过书。随后杨太虚成家生子,由道师还俗为乡村名士。
       杨太虚于1943年病逝,至今留下有《黄老三篇》、《韬晦录》、《一壶天》等医学、史学、文学类等文集传世。他所书对联,条幅如龙蛇飞舞,人们称为“龙蛇体”,至今尚存。他在笼子寨山顶建有一座石墓,死后葬入其中的悬棺里,至今悬棺尚存。成了游人到笼子寨观赏的一处胜景。
 
            其诗云:
            “龙头倒卧见高峰,洞古铺云绿树龙。封郭满天撑老柏,卷波烟水迎乔松。浓情尚吐飘香桂,觉梦惊声击晓钟。淙落听泉流韵雅,茸红剪处妙罗胸”。
 
笼子寨“箩筛神”揭秘
“箩筛神”是嫘祖故里将嫘祖蚕神作为保佑养蚕蚕不生病,蚕茧丰收的神祗。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嫘祖蚕神诉求延伸,把她演变为问吉凶,知祸福,解困疑的神祗。因此,至古在民间留下了请“箩筛神”的习俗。
       “嫘”伦追切,音(lei),又鲁回切,音雷(lei)),又力伪切,音累(lei),嫘祖故里的人,历来都把“嫘祖”读成“螺祖”。“螺祖”的读音是盐亭地方方音。“箩筛神”的“箩”与“嫘”相通。
       古代是神灵崇拜的时代。嫘祖首创种桑养蚕织丝是开创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女性,功德无量。被先民尊祀为“蚕神”,“嫘神”。宗教兴起,各教派为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尊嫘祖为“始女神”、“大地母神”、“嫘神”、“拿母”、“地母”......在经书中都有记载。西藏寺庙里至今保留有专门供祭“拿母”(即嫘祖)的塑像。
       相传请“箩筛神”起源于盐亭三元乡笼子寨。笼子寨是座圣寨灵山,独立群山之上,上汇天灵之阳,下通地气之精,山顶形状像一颗双头蚕茧。传说是王母丢失的蚕茧变成的山。是黄帝来西陵娶嫘祖时他俩谈情说爱之地。曾被嫘祖称为她与黄帝的“爱情寨”。寨山梁下面有一座小浑圆山,叫七猫山。是王母娘娘派天上的七位仙女到西陵灵化为七只猫,帮嫘祖养蚕灭鼠害的居住之地。
       嫘祖远嫁中原与黄帝婚配后,巡行天下,传天下人种桑养蚕抽丝编绢之术。辛劳过度,在南巡途中衡山逝世。西陵国人听到后,举国悲伤。民众四处烧香遥祭,表达自己对嫘祖相思之情。事也凑巧,这一年,笼子寨山下的人们养蚕很不顺利,蚕不到三眠,就出现有的蚕头大,有的拖肛,有的不吃不动。这可急坏了养蚕人家。大家不知如何救治,更加思念嫘祖。纷纷跑到嫘祖住过的笼子寨山上,跪求嫘祖蚕神显灵救治蚕儿。
       七猫山上居住的仙女们知道后,也心急如焚。她们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大家商议后,决定回天庭向嫘祖蚕神求救。到了天庭,嫘祖听了她们所说蚕生病的情况,告诉了救治方法。
       七位仙女急忙回到七猫山,见求拜嫘祖蚕神的人越来越多。于是,马上让一位仙女灵化为一位姑娘,到跪拜人中说:“我昨晚上做了一个梦,不知是真是假,梦中嫘祖蚕神告诉我,要选山上的白石头烧成灰,用丝筛筛细后撒在屋里和养蚕的用具上,不知这个办法行不行,不妨大家试一试。说完后,转眼就不见了。旁边的人见姑娘不见了,都大吃一惊。高呼起来:“嫘祖蚕神显灵了!她叫我们找山上的白石头烧成灰,用丝筛筛细后治蚕宝宝。”大家听后,一齐向姑娘站过的地方磕头。口中念着:“感谢嫘祖蚕神,感谢元妃娘娘!”
       人们各自忙到各山上找来白石头,回家按此法烧制成粉沫救治蚕儿。原来这白石头一烧,成了石灰。石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有消毒、杀菌的功效。现在人们养蚕还在用石灰消毒的方法。人们使用后,蚕儿果然病愈了。大家更对嫘祖蚕神崇拜了。
       从此当地人将嫘祖蚕神所说的丝筛、石灰当成了嫘祖蚕神赐给他们的圣物,珍贵地收藏起来。如家里有什么困惑疑难之事,就把石灰撒在桌子上,端着丝筛,虔诚祈祷,期盼嫘祖蚕神指点迷径。因一心专注端丝筛的手就颤抖,丝筛边的栓藤掉在桌上石灰里,留下了不规则的图形和线条痕迹。人们见石灰上的图形和线条,认为是嫘祖蚕神的示意。附会自己的期盼进行解读,有时事物的发展与自己的愿望相符,就更加相信嫘祖蚕神灵验得很。不符时,认为自己的心不静,不诚。
       古时人们本来很信神灵,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奇。大家把丝筛叫为嫘筛。”嫘“与”箩“相通,称这种请神方法叫请”箩筛神“,很快传到了各地。
       在流传中,为了增加请”箩筛神“的神秘性。逐渐增加了请神的时间要在傍晚以后,是少男少女,身上干净,沐浴更衣,三叩九拜,心诚气平等清规。
       请”箩筛神“本是嫘祖故里民间人们求嫘祖保佑蚕茧丰收的 精神诉求,而演变成了神灵崇拜的求神方法。传播面广,时间久。直到解放前还在民间经久不衰地传播。解放后,才逐渐消失。至今,成了嫘祖故里老年人心中的记忆。沉入了历史长河。
 
沁园春
灵山圣寨
                                         何 天 贵
 
春晓登顶,
白雾缠腰,
玉宇琼瑶。
旭日洒金晖,
百媚千娇;
群山俯首,
一峰妖娆。
莺啼雀鸣,
燕舞九霄,
芳草遍洒悠悠道。
清风疾,
看灵山圣寨,
碧浪滔滔。
养蚕织帛母地,
问往昔神圣今安好?
嫘轩情缘定,
乐在天遥。
安柏醒来,
八仙去了。
名士先师,
太虚一元,
遗迹尚存坟披草。
沧桑变,
弘尧天舜日,
犹在今朝。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