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古籍新闻
绵阳市图书馆珍藏的古籍文献“孙桐生书信”已修复完成
点击次数:5267   发布时间:2014/4/14 14:57:1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日前,绵阳市图书馆所珍藏的古籍文献之一的“孙桐生及相关古籍文献”中的“孙桐生书信”(手稿本)已修复完成。

(已修复好的“孙桐生书信”)

   

   承担本次修复工作的是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文献修复中心”和四川省古籍文献保护中心所属的“古籍文献修复中心”共同完成的。

   4月10日上午,我省古籍保护及古籍修复专家袁东珏、欧萍等一行数人带着已修复好的“孙桐生书信”来绵,在绵阳市图书馆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移交仪式,市图书馆馆长冯小平、分馆古籍业务工作的副馆长田林参加了移交仪式。

(移交仪式)  

   

   经四川省古籍文献保护中心组织相关专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GB/T21712—2008),对这批所修复的“孙桐生书信手札”的修复质量进行了鉴定评估,经专家组研究讨论,一致认定所修复的书信手稿(147件,293叶,共装10册、蝴蝶式册页装):“修复技术良好。修复质量优秀,修复后古籍符合验收标准”。

(修补前)

(修补后)

  

   孙桐生(1824——1904),字筱峰,又作小峰,别号蓉溪外史、饮真外史、左绵痴道人、巴西忏梦居士、卧云主人等。四川绵州(今绵阳市)人,早期红学家。1852年,孙桐生赴京会试,中科章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署湖南安仁、酃县、安福、桃源县令,永州知府、彬州知州,在任多有政绩。

   孙桐生致力于诗文的撰写、编辑,巴蜀乡土文献的编辑、刊印工作。著述颇丰,先后著有《未信编》、校刻《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国朝全蜀诗钞》64卷。其中《国朝全蜀诗钞》规模宏大,体制精严,是清代蜀诗选本中集大成者,是研究四川文艺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孙桐生在红学领域成就尤其显著,有“蜀中红学第一人”之称。他曾四次典当家产,以筹资刊刻古典名著——《红楼梦》。他从著名藏书家刘铨福处借得《妙复轩评本<红楼梦>》,并于光绪七年(1881)在湖南卧云山馆刻印出了《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一时竟传为佳话。可以说孙桐生先生对《红楼梦》的流传与普及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光绪七年(1881),孙桐生告假回籍,后被绵州治经书院(旧址为今绵阳市南街小学)延为主讲10余年。清光绪三十年(1909年)。孙桐生病逝于绵阳家中。

   孙桐生逝世后,其所藏文献由家人代代珍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献传至孙荔卿(孙桐生的曾孙女)手中。1991年,孙荔卿病故后,其夫张斯民先生经时任绵阳市副市长邱文德同志牵线搭桥,将孙桐生所遗存的古籍文献包括《孙桐生生平大事记》(孙氏手迹)、《孙桐生诗文稿》(孙氏手迹)、书信(与亲友、同事往来的)147件共293幅、个人藏书300余册,捐献给了绵阳市图书馆。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时保存条件的限制,这批文献出现了蛀洞、断裂、糟朽、离层、污渍、霉迹、有色霉斑、晕色、尘埃、虫斑、水渍、油迹等破损情况。经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对其中“孙桐生书信”的信札147件(293幅)的鉴定为结论是:“古籍善本定级为三级丙等;破损定级为:二级破损”。

(修补前)

 

(修补后)

 

   为了保藏好这批珍贵文献,绵阳市图书馆专门制作了能防虫蛀的樟木书柜,细心保存它。为彻底保护这批珍贵文献资料,绵阳市图书馆还积极向省、市主管部门申请了专项资金,用于这批文献的抢救性保护。2013年9月,在认真听取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专家组评审意见在基础上,绵阳市图书馆将珍藏的“孙桐生书信手札”委托我省古籍文献修复重点单位的“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文献修复中心”进行抢救性修复的。

   这次所修复的“孙桐生书信手札”只是绵阳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的一部分,关于孙桐生及其它文献的修复工作在以争取到修复经费后,也将陆续进行。

                                                                    市图书馆采编特藏部   胡  江    撰稿
下一篇:没有了上一篇:没有了
您是第位用户